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淳

  【摘要】《合唱与指挥》是高等师范专科院校(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笔者担任该课程三个学期的教学,本文以杨鸿年改编三声部合唱《踏雪寻梅》为切入点,从合唱与指挥的角度出发,讲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合唱与指挥。
  【关键词】合唱;指挥;踏雪寻梅;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244-02
  【本文著录格式】陈淳.对《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认识与思考——以杨鸿年改编合唱歌曲《踏雪寻梅》为例[J].北方音乐,2020,02(03):244-245.
  《踏雪寻梅》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黃自先生的作品,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表现了小主人公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的情景,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赏梅时兴奋、愉快的心情。歌曲中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短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充满童趣,朗朗上口。合唱版本是由著名合唱教育家杨鸿年先生改编的一首三声部合唱作品,在原有的歌曲的基础上,运用多种音乐表现手法对歌曲进行改编,丰富歌曲的表现和层次感,是一首经典的合唱作品。下面以合唱《踏雪寻梅》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一、明确教学对象
  《合唱与指挥》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三年制)中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程在第二学年开始上课,通过《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和声学》等前导课程,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及歌唱的发声技巧,了解合唱的种类、声部的划分等;但还缺乏合作协调能力和自信。学生的就业导向为音乐教育教师,从事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主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以就业导向为出发点,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以童声合唱作品的教学为主。课堂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关键是要通过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外更深层次的探索、了解、学习的欲望,参与合唱艺术实践活动,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从事合唱教学和合唱排练工作。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歌曲《踏雪寻梅》的创作背景,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音乐结构等进行赏析。
  (2)以科学的方法结合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歌唱训练,注意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建立正确的歌唱习惯。
  (3)学习并结合指挥图示,声情并茂地演唱三声部合唱《踏雪寻梅》,充分感受三部和声的音响,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高雅之美。
  (4)通过演唱实践、学生之间的相互研讨等方式对《踏雪寻梅》不同合唱版本进行赏析,树立理解和尊重音乐多样性的观念;对单声部儿童歌曲《踏雪寻梅》,小组讨论创作,进行简单的伴唱创编,交流展示创编的作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演唱合唱歌曲《踏雪寻梅》,提高视唱、读谱、听辨、歌唱和合唱的能力。
  (2)明确正确的歌唱状态,建立和声感觉,提高对多声部音乐的演唱和听辨能力,培养合作协调能力。
  (3)在对作品进行演绎、参与和观察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从事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经验,以音乐演唱者和指挥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学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对合唱作品的排练和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感受合唱之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对集体性、合作性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把握指挥与被指挥群体的合作关系,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认识合唱艺术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独特的社会功能。
  三、合唱《踏雪寻梅》的赏析与教学实施
  歌曲《踏雪寻梅》由6——8个课时来完成,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调整。第1、2课时以赏析教学和歌唱训练为主,第3、4课时以歌唱训练、合唱训练为主,第5、6课时以作品创编、指挥学习为主。在授课中,主要围绕 “赏析——演绎——创编——指挥”这四个教学环节开展:
  (一)赏析——结合作品进行音乐分析,读懂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是一首由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教育家杨鸿年先生改编的三声部合唱作品,有别于单旋律的独唱艺术歌曲。该作品1—14小节为引子,15—33小节为歌曲主题(三声部齐唱为主),34—52小节为主题重复1(低声部主旋律),53—72小节为主题重复2(中、高声部主旋律交替出现)。在演唱前,要感受不同改编合唱版本的演绎,尊重音乐的多样性,再对要学习演唱版本的创作背景、表达内容、曲式等进行分析,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赏析范唱选用的是由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演唱的版本,杨鸿年教授指挥。
  (二)演绎——巩固歌唱状态训练,建立多声部和声听觉思维
  在歌唱状态训练时,要分声部进行和声音响听觉的训练,这是有别于独唱与合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声音响,建立多声部的听觉思维,从而对自己的声音
  以及歌唱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调整。
  针对教学内容,可做以下的歌唱训练。
  (1)气息训练。
  ①用si进行发长短音的气息训练。
  ②带律动的气息训练。
  (2)发声训练。
  ①音色统一训练。   1 3  5 3     1 -
  U
  ②母音训练。
  1 2  3 2      1 -
   Ya
  ③跳音训练。
  5  3  1      5  3  1
  Ha
  ④和声训练。
  a
  b
  (3)分三个声部帮助学生学习歌曲《踏雪寻梅》,并指導演唱。
  (4)三个声部分别展示演唱,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练习纠正。
  (5)歌曲演唱合排。
  (三)创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在学习演唱这首三声部的合唱音乐作品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根据歌曲单声部主旋律,做一个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创编,并分小组合作完成;可以让学生充分开拓纵向、横向的思维,发挥主观创造力,在不改变音乐主旋律的基础上去考虑音乐作品的旋律发展,让单声部的旋律更加有层次感,丰富音响听觉,集中展示小组的创编成果,让大家一同欣赏,体会不同的音乐音响效果,感受尊重音乐的多样性。
  (四)指挥教学——结合二拍子图示进行合唱指挥教学
  在对整首音乐作品完成赏析、演绎合排、创编展示之后,可以结合指挥的基本图示,进行歌曲指挥教学。延伸到对于合唱指挥的学习上。通过一首作品,充分渗透到《合唱与指挥》的这门课的各个板块教学中。
  四、结语
  以《踏雪寻梅》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大家的熟悉度较高,且在义务教育阶段为《音乐》教材的经典教学内容之一。以这首作品为切入点,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在教学中以“赏析——演绎——创编——指挥”这四个环节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既有演唱、指挥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又有赏析、创编的开展。改变以往《合唱与指挥》课程以高难度多声部合唱作品训练和指挥教学为主的教学,以一首经典作品多角度来讲解,多方位、全面的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更显立体化。作品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学生可作为作品积累,师范院校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更好地指导该作品的排练工作。
  《合唱与指挥》这门课程作为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既要有技能的实训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
  (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思想、艺术观以及高尚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
  (二)经典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合唱作品应注重在中外合唱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同时注意选择优秀的合唱新作及具有本民族风格特点的合唱音乐作品。
  (三)与基础音乐教育密切联系。关注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引入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联系的合唱与指挥的教学内容。要立足于以一个未来音乐老师身份开展合唱教学的出发点思考课程的教学,使课程教学更加多样化、更加立体化、更加具体化,更接地气,更具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