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事业单位资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机构的增多给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财务风险加大,因此需要事业单位重视财务管理风险,不断优化升级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險防范效率,增强本单位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义;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事业单位资金安全,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来自财政拨款,更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加大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分析
1.有助于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资产保护责任,在对使用资产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有资产安全,避免资产流失,确保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国有资产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更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以此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有效化。
2.有助于控制成本
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来确保资金实现合理高效的运用,确保国有资产发挥其最大价值,帮助事业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开展预算管理,规范报销流程,有助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从而帮助单位控制成本、节约开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3.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新形势下,公众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共建设与公共服务职能,因此更加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其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单位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而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事业单位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这有助于事业单位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现状分析
1.内控意识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缺失,相关制度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内控意识,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落地执行的实际效果。一些管理人员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单位在日常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规章制度建设,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缺乏清晰、科学、全面的认识,因此在执行方面缺乏力度,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实际作用。
2.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其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目前依旧存在不健全、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业务流程不规范,对职责和权限缺乏清晰、合理的划分,单位日常运营与内部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难以实现信息的流畅沟通,还有一些单位用财务制度来代替内控制度,致使其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难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3.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和严谨的收支管理
由于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更加需要单位加强收支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并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堵住财务漏洞,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但是目前我国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依旧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不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和风险的有效防范。由于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以及收支管理意识淡漠,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不利于财务风险防范对单位的促进作用。
4.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和执行力度
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过程中,没有对财务核算予以足够重视,导致成本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控,严重影响了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职能的发挥,不利于提升成本管控效率,难以为财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支持。
5.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互联网+”时代,国家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但实际上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导致信息化建设能力和水平不足,也难以根据单位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财务管理软件,难以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软件的实际作用。在信息化建设中,事业单位资金和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致使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心存疑虑,从而相关工作比较滞后。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分析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宣传力度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宣传力度是事业单位实现良好运营与管理的必要条件,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对其财务风险防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并通过有效反馈对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情况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单位管理层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氛围。
2.优化财务管理方法与内容,加强风险防范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发展的预期目标,就必须优化财务管理方法与内容,并完善风险防范制度,要从本单位的实际管理情况和特点入手,在梳理和分析原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财务管控流程予以优化,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对各风险点予以准确把控,积极推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动员全体员工参与,从而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3.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管理是指单位在一定时间段内,对资金结构和收支情况进行合理预估,通过对资金的科学分配与合理规划来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在《预算法》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的具体状况开展综合性的预算管理,并结合其历史收支状况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从而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有助于单位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从而减少资金浪费,对资金管理和风险防范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积极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共建設与公共服务职能,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良好的内控环境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完善内部管理,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提高内控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本单位的内控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自身也需要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不断更新财务风险防范理念,树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的威信,让各个部门融入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环境,为本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5.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出发,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对财务管理内容和流程进行信息化方面的梳理与优化,加大对财务基础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力度,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财务风险防范的动态化管控机制,以此来促进单位对财务风险进行更好的防范。
6.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会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整体的质量与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单位应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加强财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可以适当提高其薪酬和待遇,有利于单位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事业单位要针对当下的财务风险管控情况,对工作人员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使其财务风险防范的理念方法与手段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更新,并对其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与监督;此外,可以学习其他先进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为本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艳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财会学习,2019(20).
2.刘振敏.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河北农机,2019(07).
3.钟艳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知识经济,2019(19).
(责任编辑:刘海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