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组织协同的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基于组织协同的角度,围绕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风险识别,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对策,以探索出既符合科研活动规律也合理合法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关键词:组织协同;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
  一、引言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号召,近年来国家又陆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正式拉开了全面加快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帷幕。但部分科研人员提出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配套政策没有出台、“以物为本”“过细自缚手脚”等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组织协同的角度,围绕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风险识别,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对策,以探索出既符合科研活动规律也合理合法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二、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概况
  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目前的机制下,公立医院的科研人员大多是在承担高强度临床工作的同时兼职参与科研工作,人员结构及知识背景不均衡,在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一致,很容易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产生风险,故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医疗科研业务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决定了单靠课题组无法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迫切需要公立医院的科研管理、财务、设备、审计等部门,以风险为导向,发挥协同配合作用,共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风险识别与防控,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三、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识别
  目前国内关于公立医院综合实力的评比,除了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的评比,科研水平是“软实力”很重要的一环。公立医院鼓励临床医护人员申请课题项目,对于一些重大的科技项目在接受申请投标时,参与竞争的各家公立医院无不举全院之力为课题组提供人力、物资保障,但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却往往缺少风险管理。
  1.课题立项阶段的风险
  公立医院的科研团队从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决定了他们更关注项目研究方向与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的相符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等技术方面的细节,对于贯穿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预算计划往往容易忽视,由此引发的风险比比皆是,其中“重技术参数、轻预算编制”的现象比较普遍,容易导致预算和执行“两张皮”的风险,甚至出现部分科研工作有预算也无法支出的问题。
  2.课题研究阶段的风险
  (1)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的风。由于医疗科研业务的特殊性,科研团队对项目研究的难度是不断摸索和修正的,有效的成果大多都是在无数的试错过程中验证出来的,因此科研预算允许调整,但预算调整过于频繁和随意极易引发一系列的潜在风险。课题组因为对经费管理的认识不足,很容易会发生未履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开支的情况,甚至出现某一项的支出严重超出了政策允许的资金比重,由此引發了过程控制缺失的风险,实际支出与立项预算计划的重大偏差会直接影响科研项目后续的结题。
  (2)科研经费实施采购的风险。以试剂采购为例,为了达到一定的试验目标值,科研试剂在很多技术参数和剂量标准上与临床试剂不一致。对于科研试剂的注册管理国家相关政策并不完善,事实上国内大部分科研团队采购的试剂是无注册证的,为了严格区分临床试剂的采购,公立医院试剂管理部门很少会对科研试剂进行集中采购,大多是课题组自行分散进行采购,缺乏试剂管理部门的归口管理容易引发一系列风险。比如采购试剂的数量是否合理,有无过度采购造成资源浪费,试剂的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该课题的研究需要,试剂供应商的遴选是否公平合理,试剂采购价格是否公允,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或技术服务协议其主要条款是否维护公立医院的合法利益,试剂采购是否真实或是否履行验收手续等。
  (3)“以物为本”带来审计的风险。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科研经费使用中劳务费占23.6%,发达国家劳务费的占比一般达45%,但根据相关规定劳务费不能用于在公立医院有薪资收入关系的课题组成员身上,容易诱导了部分课题组通过套用与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甚至使用虚假票据来获取现金,引发了一系列虚列支出的风险。另外,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的立项大多以临床学科为申请单元,跨学科的基础病例数据共享程度不高,且公立医院科研管理协作机制和共享平台的缺位,经常发生使用频率不高的科研设备很多课题组同时申请采购的现象。
  四、基于组织协同的风险防控措施设计
  协同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德国哈肯教授提出,认为若一个管理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组织、人、环境等)内部及之间能够朝着共同目标协同运作,将发挥最优的整体效应。下面基于协同理论,从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能力整合的角度,围绕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等方面提出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的风险防控措施。
  1.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先行
  首先,细化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科研间接费用和劳务费的使用管理、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等工作细则和操作规程,从加强内部控制的角度,重点对科研经费预算的调剂、向合作单位外拨资金、结余经费使用及项目产出等方面明确相应的内部公开流程,建立制衡机制。
  其次,围绕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完善公立医院科研经费使用中关于会议费、差旅费的报销管理工作细则,针对院外的流行病学调研、疑难病例出院回访等难以取得发票或财政监制票据的活动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并明确到制度和流程中。
  最后,为了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公立医院科研归口管理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可共同研究探索设立科研助理制度,让课题组从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结题验收等烦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地投入到医疗科研创新活动中去。
  2.优化公立医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流程
  改变过去课题组“单打独斗”的预算编制模式,先由课题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编制项目预算计划,清晰描述项目经费的用途、计算依据;然后由科研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分别从项目目标的相关性、国家财经政策的相符性和支出水平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加强科研经费的事前控制。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进行开支,但考虑到科研活动的探索性和试错的需要,公立医院需明确科研项目预算调整的相关流程和规定。比如除了调增向合作单位外拨资金、差旅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软性支出以外,在科研经费批复的总额内项目预算的调整由公立医院科研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相关的政策的更新和调整需同步在院内加强宣传和普及,有利于科研经费的使用通道更加顺畅。
  3.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过程控制
  首先,降低现金套现的风险。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关于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库﹝2015﹞245 号)文件的要求,在公立医院各个课题组内就1000元以上的科研零星开支全面推行公务卡或银行转账结算,比如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软性支出,制定明确的流程指引并举行相应的宣贯活动广而告之,在经费报销环节严格审核现金支出,控制现金套取的风险。
  其次,建立遵循公立医院科研活动规律的报销规定。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关注的重点是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因此对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院外流行病学调研、疑难病例出院回访等难以取得发票或财政监制票据的活动,建议在确认经济业务真实的情况下,以接受调查或访问的收款人亲笔签字或打指模的签收表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研究项目调研情况说明作为依据予以报销,以解决科研经费使用中“无票不能支”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经费使用不及时导致无法如期结题的风险。另外,根据最新规定科研项目中勞务费预算不设上限,公立医院人事部门应会同课题组共同研究制定符合当地科研工作者平均薪资水平的支付标准,在实际支付时,科研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课题组应共同就支付对象是否直接参与课题研究、院外流行病学调研、疑难病例出院回访等方面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在医院人事部门认可的标准内按实支付。
  最后,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规范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的采购活动。为了更好达到资源整合效果,在科研项目立项时,考虑由公立医院的科研归口管理部门、临床研究中心等的科研公共平台科室牵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采购的设备、试剂和耗材的数量、技术参数、品规进行统筹把握,确保采购活动与项目研究的相关性,鼓励课题组以租赁电脑、打印机等形式代替整机采购,既能有效降低资源的重复投入,同时也能加强经济业务真实性的控制和制衡。
  五、结语
  作为推动公立医院医疗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应结合国家最新的政策和改革思路,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组织协同,优化经费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从立项前、执行中、结题验收等阶段加强内部控制,为课题组营造良好的经费管理环境,促进公立医院科研活动规范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霞.从财务角度探索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国卫生经济,2015(11).
  2.罗爱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现代商业,2014(12).
  3.马娅丽,孙淑岭,胡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15(5).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