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内涵、调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技能,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需要,也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以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例,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产生了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能力 途径
  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来看,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知是“传承社会文化”[1]。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其作为学习主体和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也包括教学理念和价值态度的发展与升华[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不断努力的过程。教师个人需要在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把握其专业发展内涵,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研究型、學习型、智慧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教育改革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专业需求有所不同,这些需求的变化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地拓展和外延。
  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能力
  (一)学术研究的应用能力
  在课题学术研究过程中,一线教师永远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我们要求教师“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科中的核心问题、教研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提炼出宏观教育科学课题;或通过探索微小课题中显性化、清晰化、类别化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例如,学校制定了《校本课题研究指南》,在申请立项、研究实施等方面,指导各年级各学科制定出具体的学术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保证研究分阶段有序地推进,使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二)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认知、是行动、也是工作常态。教师利用课堂录像、访谈记录、反思日志、学生评议、同行观摩等多种途径,进行技术层面、观点层面、解释层面的反思,实现着三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反思能力,即:对自己教育对象的观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对教育意义的实现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反思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以及课堂教学品质的改善大有裨益[3]。
  值得一提的是,反思活动已经多层面、立体化的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从日常班级管理中班规班纪的制定到年级考试成绩分析会;从班级的家长会到年级教育专题研讨会;从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到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实践证明,通过运用反思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实施策略的合作能力
  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职业习惯,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教师有效地对教学策略、资源等,通过集体讨论、智慧碰撞等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各年级教案、导学案的设计、各学科拓展课程的实施等,都是教师团队思考与碰撞、反思与沉淀的智慧结晶。将教师个体发展目标整合为集体发展目标,同时集体发展目标又通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行为来实现,从而更准确地研磨教材、解读文本、把握课堂,实现教师专业化合作能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开拓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一)开展多元化培训
  学校以指导教师从依赖经验转向理念更新与文化再造为培训理念,以关注教师实际需求和课改动态为培训内容设置,通过内容多元、“量身定制”的研修培训供给方式,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元化培训为教师们打造一个自我更新的能量场,培训的高端效果则表现为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改变,实现了教师实际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学校的多元化培训,在“请进来”的同时,积极推进“走出去”培养方式,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引路人”。通过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赴意、韩、法、英等20多个国家的合作院校访学交流,派出教师把国外中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当地的社会文化、文明礼仪等信息反馈回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成为学校提升国际化培养能力有利的内部条件。
  (二)打造成长共同体
  利用“搭建平台、师徒结对、快速成长”的思路,提升教师学科建设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例如,学校注重发挥本校名、优教师的力量,建立全方位的“传帮带”成长共同体,开展“青蓝工程”立项工作,施行“导师负责制”。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培养,实现青年教师与名师共同快速、健康的成长。
  (三)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导向。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教师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例如,学校出台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该方案可概括为“一性二元三阶段”:“一性”指过程性评价;“二元”指主体和客体;以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为主;“三阶段”指日常评价——重点评价——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的参与力量包括评价对象自身、在校学生、同行专家以及教辅人员。在评价手段上,除了传统上的考核量化表、专家听课,还包括被评价教师的自我评测、同行互评、以及与师生代表的民主座谈等。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阶段,教师要能够真正站在教育前沿地带进行探索,为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贡献方案和智慧。
  参考文献
  [1]张素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13(8):80-81.
  [2]李月芳.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2):22-24.
  [3]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