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城乡公共空间旅游景观开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玲 叶姗虹

  摘 要:城乡公共空间打造不仅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乡发展的全新思路和方针。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旅游理念与城乡景观设计完美结合,利用旅游业推动城乡景观建设,这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通州石港镇渔湾水乡景观规划为例,探讨城乡景观设计的新理念。
  关键词:城乡公共空间 景观特色 旅游开发
   一、开发城乡公共空间旅游的意义
  开发城乡公共空间旅游景观,对村庄保护及促进乡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旅游的需求在数量上出现持续强劲增长,且消费需求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游客已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方式,而乡村旅游发展已然成为一种特色旅游链产业。
  二、基于通州石港镇渔湾水乡的现状分析
  1.概况与背景
  通州区的石港渔湾水乡地处南通江南平原腹地,是南通自远古走向现代的“活化石”,现已打造成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南通市农家乐基地、江海生态旅游休闲基地。渔湾水乡位于该区域的核心位置,面积2万余平米,此处水网密布,河汊纵横,古树纵横,生态原始,自然条件优越,紧邻古镇石港,人文底蕴深厚。
  2.现状问题分析
  (1)本地植物与园林景观植物无法融合
  乡间小路两边为园林灌木,而河岸两边的乔木大都是自然生长,水生植物种类单一,荷塘内部水草丛生,植物栽植没有合理搭配,植物管护不到位。
  (2)游览线路不流畅
  景区陆路线路和水路线路不通畅,停车场与民宿区域距离较远,游客住宿不方便。部分景点缺少道路连接,大都是农田田埂,两岸景色无法近距离观赏。
  (3)缺乏基础配套景点设施
  景点附近缺少休息场所,没有公共设施,例如餐饮店、厕所、垃圾桶、景观灯等。
  (4)有人气,尚有消费不足
  景点经营方式主要以游船、農家乐为主,消费种类单一,大众,地域特点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旅游互动体验项目过少,游客来只是在场地游览一圈,很快就结束行程,景区无法留住游客。
  3.针对渔湾水乡的旅游开发策略
  渔湾景区旅游景点,存在的上述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笔者通过下述策略,旨在打造一处集亲子游乐、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景点。
  (1)宣传层面策略
  利用媒体明星效应,例如《爸爸去哪儿》、《妈妈是超人》等媒体活动,宣传当地的旅游。利用社会活动宣传,本地是书法之乡,校旅合作,让学生户外写生的场所。形成一处可以让学校、家庭参与的寓教于乐的场所。景区活动宣传,设置不同的主题,在景区设置表演场所,吸引人流。
  (2)景区建设层面措施
  绿色交通体系,复合式交通体系,打造生态、流畅的水陆交通。分别为长、短期游客提供多种旅游活动行程。世界级的绿色环保设施的应用,全国领先的环境管理。拥抱“互联网 +”,打造“智慧乡村”。融合高技术,不论是餐饮处还是住宿,还是娱乐设施上,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体验。
  (3)业态打造层面举措
  新型农民角色的转变,是让原来旧型的农民各司其职,即教育程度较高的担任管理人员和指导工作者,教育程度低的担任制捕鱼工人、农作工人和服务人员等。转变了他们的角色,也解决了旧型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的农村不再只是靠天吃饭的拼作,而是运用自己的特长产生出一系列的产业从而产生产业收益。对于游客来说,本地人的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让游客融入到这里的生活,体验当地的人文气息。开展运营模式,招商引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对游客种类及消费进行合理分析如表1所示,根据游客需求,丰富旅游景区的业态种类。丰富互动体验项目,尽量增长游客游玩时间,或者增加再次游玩的欲望。
  (4)特色互动体验层面
  石港渔湾作为一个渔村,“渔”文化底蕴丰厚,渔湾水乡内部设置了水上交易中心,让游人可以乘船进行农副产品、水产品等一系列交易;提供渔具,让游客可以进行钓鱼、捕鱼、捞鱼等一些趣味性活动;设置了专门的场地,让人们可以进行烹饪鱼的自助烧烤项目;有不同种鱼类的池塘,供游客赏鱼;并且可以体验撒渔网、划渔船、鸬鹚捕鱼的互动表演。在民宿区域,设有鱼干晾晒场,游客可以亲自制作并了解鱼干制作的工艺和过程,如图1所示。
  水稻鱼生态农田也是科普基地,游客不仅学到生态的耕种知识,还可以体验捕鱼、插秧、收割的农耕乐趣。
  游客通过游览、观赏民间手工艺作坊,能够了解、学习到一些民间最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也有机会亲自体验、尝试手工艺的乐趣,真正地融入乡间气氛,感受当地民间氛围。同时也可以购买到最真实的民间工艺品。
  三、通州石港镇渔湾水乡景观规划设计
  将新设计理念融合城乡多元素特点,融合场地特点,贯穿整个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规划组合的方法,通过对建筑、水域、绿化、艺术、环境等诸多元素的有机结合,布局规划。将旅游推广、人群游乐活动、特色业态与当地人文概念、地域特征相融合,将景区分为四大区,如图2所示。
  1.鱼米之乡度假区
  游客通过游船进入景区,大片花海映入眼帘,游客可以在垂钓园钓鱼、捉鱼、插鱼还可以在附近农家乐晒鱼、烧鱼。充分让游客体会捕鱼、吃鱼的乐趣。附近的农家乐、精品民宿、生态岛会所均可提供不同消费层次的住宿,均涵盖了景区独有的特色。
  2.农耕文化生态体验区
  该区域是稻田水面养鱼基地,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的排泄物增加泥土促进肥性,增加水稻收成。该区域还有手工坊,游客可以在手工老师的指导下,将农作物的秸秆或者树枝,重新利用,制作各种小工艺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增加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促进消费。
  3.农庄休闲服务区
  此区位于景区入口,建筑主要是利用当地材料搭配现代新型材料,运用现代构筑工艺塑造具当地气息的生态建筑。充分体现当地特色。
  4.旅游商品销售街区
  呼应本土文化,建筑形式用南通文艺之家的建筑风格,建成商业建筑群落。根据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商业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具有乡村韵味的旅游商品售卖区,在宣传本土特产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结语
  城乡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从旅游开发角度对城乡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实际设计应用,期望在促进城乡公共空间发展的同时,继承并发扬当地的特色文化,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何成军,李晓琴,曾诚.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9.
  [2]宋昊轩.海南全域旅游之特色城乡景观设计——以海南琼海市嘉积镇温泉村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7.
  [3]刘长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2019.
  注:本文系2018-2019年度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自筹项目),项目名称:连云港城乡公共空间景观的营造和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9LKT2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9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