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考改革及高考评价体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命题也发生了变化,应对考试命题变化需要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关注是否符合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识记和运用能力,落实立德树人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解能力;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5-0002-02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都强调了当前的教育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化教学方式,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
  2.有利于适应中考考试能力要求
  随着中考改革及评价体系的变化,中考考试命题由过去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转变为在考查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目前很多学生对新型的考试题型,其审题和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低,调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经常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适应中考考试能力要求。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占分比例低,该学科在初中阶段所有的学科中地位尴尬,学生课余基本没有花时间复习该学科的知识。因此,关注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在有效的45分钟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是生活情境化、社会生活化,课堂更多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在课堂活动中,重在通过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由浅入深地感受、感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学会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析社会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科知识与相关社会生活问题相聯系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因此,为了方便学生提高上述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前,需要借助能够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具体社会生活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应考虑选取能够反映并且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典型人物、事件等,通过图片、故事、视频或者学生现场生成的课堂资源作为情境的素材。比如,在上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做更好的自己”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学会欣赏自己的重要性和做法,我这样创设这一环节的教学情境:播放《马云:不学会欣赏自己,很难超越别人》演讲视频,并且在播放视频前给出看视频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以下任务看视频:①从马云的演讲视频中可以看出学会欣赏自己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②结合马云的经历,你打算怎么做。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人物——马云的演讲和经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2.布置明确而具体的课堂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教学活动,教师应布置明确的课堂任务,这样不仅让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欲望,同时学生还在课堂任务问题的探究、体验中,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堂任务和问题要环节化、具体化、活动化和可操作化,即依据前面设置的情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学生能够完成、又能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上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时,在学生知道了生活难免有挫折后,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挫折对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我再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记忆深刻的挫折时,又继续根据无臂钢琴家刘伟视频创设的情境,设计了学习卡(任务)给学生完成,如下表。
  学生通过自己和非常有生命韧性的刘伟对待挫折的态度、做法和结果的异同的体验,感悟出挫折对我们成长的影响结果,是由自己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认识不同决定的,学生从分析体验到发散迁移,理解得非常深入。在上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时,在出示关于“老人晕倒不同人的做法”图片创设情境后,为了让学生理解“社会拒绝冷漠,需要关切”,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任务:①面对同样的情境,图一的路人是 的行为,图二的路人是 的行为。②你赞同哪一幅图中人物的行为?为什么?③类似于你所赞同的图中人物的行为,你打算怎么向他们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这些任务的体验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更体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课前实践、收集资料和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体验,在情景、活动、互动的体验,学生都是主体,应该给他们思维和发展的机会。
  我一般是在设置情境和明确任务后,留1~3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完成课堂活动任务;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任务,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给2~4分钟时间给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指导者,然后给学生分享展示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小组进行补充纠错完善。这样的学习方法适应了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思维的优势。
  比如,在上“增强生命的韧性”时,明确了上图选项卡的学习任务后,我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是3分钟,实际在巡堂中发现学生3分钟都没有完成,又多给了2分钟让学生思考完成。在上“活出生命的精彩”时,明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后,我先给学生2分钟思考(不用写),检测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任务①时,我再给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不管学生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体验后,教师一定要有检测分享展示和补充,防止学生假学习。这样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仅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为理解学科知识和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习惯。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关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非常关键。课堂教学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象问题为情境,在具体任务问题导向和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体验、感悟和互动,不仅拉近了学生间和师生间的距离,发展了学生多元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包雅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1):99.
  [2]王 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2016(9):83-92,125.
  [3]李晓东,郑海冰,殷 玥.政治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参考,2017(5):11-18,31.
  [4]杨钦芬,李 丹.学科能力:意蕴、结构与培养[J].教育参考,2018(5):26-32.
  [5]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111-118.
  [6]孙绵涛,吴功明.课堂教学效能和质量提升——“三效课堂”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2016(9):152-156.
  [7]李晓东,张 璇,刘宇思.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政治学科能力框架改进研究[J].教育参考,2018(2):5-11.
  [8]郭元祥,马友平.学科能力表现:意义、要素与类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2(Z2):29-34.
  [9]王 磊,主 持.专题: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4):45.
  [10]韩 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4-8.
  [1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12]叶成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能力诉求[J].亚太教育,2015(1):50.
  [13]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1):3-8.
  [14]林崇德.从智力到学科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5(1):9-20.
  [15]林崇德.面向21世纪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6]王海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优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17]孙培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18]余佳霖.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19]郑 洁.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20]贾菲菲.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運用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9.
  [21]王 慧.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22]付成钰.互动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聊城市3所中学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19.
  [23]李 婷.导学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24]孙冬园.探究式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作者简介:梁 春(1967—),男,广西横县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教研室教研员,研究方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9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