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咬”与“围”都是口字旁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邴远娥

  一次外出听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认“咬、嚼、咽、啃”时,补充出示了“围、国、图”等字,要求学生比较两组字最主要的区别。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咬”等字的口字旁在左边,“围”等字的“口”包在外面。教师听后没作补充,也没作纠正。
  按照这样的认识,口字旁和“□”是同一个部首,只不过在不同的字中所占的位置不同。这种认识明显错误,口字旁与“□”是不同的两个部首。“口”叫口字旁,而“□”叫方框儿,二者不仅写法有异,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口”,象形字,甲骨文写作“”,像人或动物的嘴巴。《说文解字》中说:“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意思是说,口是人和动物用来发声或进食的器官。这就有了“口”的一层意思——嘴。由于“”形中空,上方像一条打开的口子,于是有了容器通外界的部位的意思,如“瓶口”。后来,这层意义引申出“出入通过的部位”的意义,如“门口、港口、海口、胡同口”等,又特指港口、长城的关口,如“喜峰口、古北口”等。“口”中之牙锋利如刀,因而“口”又可称武器或工具的锋刃,具有刀剑等的锋刃之义,如“刀口、锯口”。俗语说“张口之物难养”,因为口动便涉及吃、喝、拉、撒,所以在行业中,人们把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单位形成的管理系统称为“某口”,如“财贸口、经贸口、农林口”。“口”在引申过程中,词性也逐渐发生改变,即可以表示数量单位,作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如“一口锅、两口人、三口茶”。
  从字源来看,“口”的本义与舌、言有关,关口、行业系统、数量词等都是引申出来的意义。造字时,口字旁的字大多与其本义相关。《现代汉语词典》中,口字旁的字共有254个,大多为形声字,其构字表意功能主要有四类:其一,“咬、叼、嚼、咽、啃、吞、含、味”等表示口或舌头做出的动作,与吃喝等动作有关。“咬、嚼、啃、叼、含”需要用口与牙齿,“吞、咽、吐、喝、呕”的动作与舌咽联系更紧,“味”有用舌头品尝美味佳肴之意。其二,“叫、喊、嚷、吼、吵、啼、哭、唤”,表示从嘴里发出声音、命令、指令,与言语有关。这与“口”的本义相连,如“口舌、口供、口角、口才、口若悬河、口是心非”等词中,它就用作言语的代名词(表示口头所讲)。其三,“啪、哗、吱、嗡、嘟、呜、嘀”,字源本身与“口”的本义没有关系。在造字过程中,模拟自然界里动、植物等物体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发出与人或动物的嘴巴发声相似,因此就用了带有口字旁的字来表示。其四,“吧、呀、啊、吗、呢”用来表达语气、情态的助词,能增强情感表达之功能。
  弄清“口”之字理起源,弄清其本义后,我们不难发现,带有“口”部件的字,意义大多与其本义或引申义相关联。这就可以学一知十。弄清“口”部之后,再看看“囗”部。“围、国、囿”等字的外围都是“囗”,叫方框儿。虽然它与“口”形似,但实则意义相差甚远。我们可以从“围”的起源中了解其“囗”的意义。韦,甲骨文像卫兵环绕着城邑(囗)站岗(止),本义是卫兵绕城巡逻。当“韦”的“环城守卫”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囗”(周密环绕)另造“圍”,强调环绕城市巡逻。从“围”的造字来看,外边的“囗”原指城邑,是周密环绕起来的封闭环境。与它同类型的还有不少,如“围、国、圆、园、困、圈”等,其外围“囗”,均表示围住、困住、围困之义。它与天圆地方呼应,与口无关。
  辨析清了口字旁与“□”的区别,学生便能准确地识写、辨析、运用带有相应部首的字。
  (作者单位:宜昌市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姜楚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