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艺玲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目标,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模式  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65-02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国家观念、规则意识和诚信理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的内容,积极改革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改变过去理论化的知识传授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培养学生的生活思维和生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要求现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的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过去理论化的教育模式,将生活化的案例、知识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2.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而言,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立足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构建与现代教育发展相符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构建,是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实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国家观念、规则意识以及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1.将生活时事动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时事动态新闻融入到教学中,让这些蕴含着人生真谛以及生活智慧的真实事件,成为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现实案例,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道德观念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文明,懂礼貌》该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的内容,笔者通过近来比较热的一个视频:“高铁霸座”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些不懂得文明和礼貌的人的丑陋行为,并结合“高铁霸座”之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讲文明,树新风,成为现代社会中的良好榜样的一面旗帜。
  2.生活情境模拟,让学生懂得反思
  笔者在执教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替他人着想,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让学生形成很好的自我反思意识、懂得换位思考,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是班级值日生》教学中,针对部分同学在值日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的现状,笔者认真设计了两个情景剧让学生表演,其中一个生活情景剧,是体现不认真值日和打扫卫生的;另一个生活情景剧是认真值日的;两个具有鲜明对照的生活情境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这种通过情景剧展现的方式,远比教师理论化的知识灌输更有意义。
  3.结合生活俗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教学的内容,笔者会结合一些生活的俗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红绿灯在站岗》章节知识的讲解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规则意识,笔者通过一首童谣:“我和妈妈手拉手,一起走到马路口,红灯停,绿灯走,还要左右瞅一瞅”,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能够让学生很快地把握过马路的相关规则,做遵纪守法的现代化小学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通过生活化的时事动态案例、生活情境模拟、生活俗语等的运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思思.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学天地.2018(5):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