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协同发展助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婷婷
【摘要】基于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内涵及特点,本文指出,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具有密切联系,即课堂教学是第二课堂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当重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间的衔接、将第二课堂“学分化”地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以及将第二课堂的工作量同等认定方面着手,促进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關键词】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成都大学2019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城市型综合大学商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项目编号:cdjgb2019047)以及成都大学第一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财务管理》(序号:11)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99-02
1.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高等教育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差异,可以分为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是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第二课堂则为学生拓展能力提供条件。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较普遍的一种手段,也被称为“第一课堂”,主要采用“班级授课”模式,具体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教学内容和目的相对单一,即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以夯实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首先,课堂教学属于“批量化”教学,将专业背景、年龄层次或所处年级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级,进行集体教学;其次,按照学校或学院培养方案的要求,以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为依托,选择统一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固定、课时量固定、授课地点固定。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第二课堂主要是学生在教学课程之余所参加的学习实践活动总称。第二课堂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拓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的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组织形式较灵活,跨越年级、专业等限制;第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社团活动、学科竞赛、讲座、报告会和沙龙等;第三,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开放。
2.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性
2.1课堂教学是第二课堂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课堂教学主要是讲授理论知识,按照科学的课程设置和细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课堂教学为第二课堂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方向和指引。
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所获得和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其参与第二课堂实践,特别是专业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是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倘若脱离课堂教育而去参与第二课堂,那将是无源之水。
课堂教学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方向和指引主要体现在,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和设计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不同的载体将课堂教学付诸实践环节。因此,第二课堂的设置和教学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结合兴趣和特长,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参与第二课堂。
2.2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作为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际关系、协调沟通、创新意识等素质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高的。与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各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切身参与其中,能够使得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形式多为社团活动、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参与者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是提高和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绝佳机会。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拓展,为学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第二课堂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3.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发展
3.1重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间的衔接
目前,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然而,部分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则多为文体娱乐活动或比赛,专业性和理论研究类的第二课堂活动却十分贫乏。
高等院校应当重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间“协调性”原则。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践指导意义,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拓展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能够较好的进行知识迁移与应用,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在设置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贴近各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设置第二课堂活动,从而为学生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平台。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间的有效衔接,既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对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又能实现第二课堂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的能力。
3.2将第二课堂“学分化”地纳入高校教学管理
高等院校中第二课堂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学生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之一是,将第二课堂纳入高校教学管理,将第二课堂的参与学分化,并将第二课堂学分纳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中。例如,学生申请毕业需要满足相应的学分要求,毕业前达到一定的学分,具体的学分构成包括必修和选修等课堂教学的学分和第二课堂的学分。专业各有不同,每个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达到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各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明确该专业的技能要求,在恰当的教学学期、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操作类第二课堂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有效的开展和参与课外实践。
将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同时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并以申请毕业作为条件,提高学生参与并完成第二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将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均纳入高校教学管理,可以统筹教学时间和空间,缓解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时间或场所间矛盾性问题。
3.3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工作量同等认定
不可置疑的是,指导教师在第二课堂中发挥着掌舵人的作用,掌控第二课堂开展的方向。然而,高校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的教师甚至出现“课堂教学老师多课程少,教学工作量达不到要求;第二课堂各类项目和竞赛繁多,但缺指导老师”的现象。高校中部分社团由于没有合适的指导教师,导致部分社团运行效率低或处于半瘫痪状态,开展的一些活动深度或层次不高;一些参与热情高的学生组队参与某项竞赛,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指导教师而没有获得好的成绩甚至放弃参赛。
结束语
将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同课堂教学同等对待,并设置明确的工作量认定办法是缓解第二课堂指导教师不到位的有效措施。例如,学校或学院对担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或指导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有明确的工作量认定办法。
参考文献:
[1]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4):73-75.
作者简介:
刘婷婷,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家庭金融、公司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