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胜芳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浙江省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基本特征、合作社内部运营、农户对合作社的服务需求、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情况,分析了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合作社运行机制不规范、合作社带动力小、社员合作意识薄弱、农业从业人员出现断档、内部信用合作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业合作组织治理和监督机制、推进农民合作组织的整合提升、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外部社会服务功能等对策。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状况;政策建议;浙江省温州市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7.010
  农民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弱势的农民的联合性组织,正在成为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载体,它推进广大分散小农户全面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分享现代化的成果,促进乡村治理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的稳定[1]。在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89.19万个[2]。但与此同时,有学者通过实地深入调研后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合作社不再运营,已运营的合作社大量表现出与现行规制不符合的特质;许多合作社由资本所有者和农村经营群体主导,合作剩余和政策性收益未被广大成员分享[3]。也有学者认为,有效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比不高,存在大量没有开展任何业务活动的空壳农民专业合作社[4]。
  温州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探索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经历了萌发、起步、全面推进、快速发展和提升发展5个阶段。根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农经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温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1 215个,其中被市县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规范社的906个,占总比例的8.08%。有专家认为温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中1/3为僵尸社,合作社运营不太规范,带动力小。基于此,笔者以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其实际运营状况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现状,发现其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 运营现状
  笔者针对温州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合作社社员展开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合作社理事长和合作社社员有效调查问卷分别为87份和130份。
  1.1 合作社理事长基本特征
  1)年龄。合作社理事长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绝大部分。40岁以下的理事长占28%,40~50岁的理事长占48%,50岁及以上的理事长占24%。2)学历。高中或职高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较多,共计59.5%,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较少。3)身份。合作社发起人以专业大户为主,所占样本比例为60.5%;而营销大户、企业人员、科技部门人员、乡镇干部等作为发起人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4)工资。实际运营中,大部分合作社理事长不领取工资或补贴,所占比例为72.3%。而这一点也在农户调查问卷中得到验证,调查样本中有72.55%的被调查者表示合作社理事长未领取工资或补贴。
  1.2 合作社基本情况
  1)注册资金。大部分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50万元以上,占总样本比例为70.6%。2)社员规模。合作社社员规模集中在30人以下,所占比例为47.1%。3)建立方式。主要以农民自发组建为主,占总比例的70.4%;其次为农村能人或大户领办,所占比例为19.8%;而由加工营销企业、农技部门、基层政府推动组建、供销社领办的合作社所占比例均不足5%。4)固定设施。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89.5%;有农业服务设施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75.3%;有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66.7%。4)品牌建设。没有商标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40.3%,有县级品牌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41.7%,而有省级品牌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仅为4.2%。
  1.3 合作社内部运营状况
  1.3.1 社员对合作社的了解程度
  针对合作社社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4的受访者对于合作社的性质和功能、对社员承担的义务、合作社民主决策认识、盈余分配等方面处于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状态。有近4成的社员对合作社的相关认识处于了解一些的状况。而对合作社的相关认识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仅约3成。
  1.3.2 合作社内部服务状况
  1)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方面。针对加入合作社农户的调查问卷显示,合作社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有40.9%的农户通过合作社销售不到30%的农产品,其中有14.8%的农户完全不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仅有36.4%的农户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达到90%以上。2)收购价格方面。有48.8%的合作社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合作社农产品,仅有26.7%的农户反映合作社农产品收购价低于市场收购价。3)与合作社保持销售关系的意愿方面。持愿意态度的农户所占比例为78.4%。4)品牌方面。有30.7%的农户表示无品牌,有37.5%的農户使用自营品牌和商标,仅有31.8%的农户使用合作社品牌,这表明合作社在自身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比较薄弱。5)年度分红方面。有40.2%的农户表示有分红。
  1.3.3 合作社服务农户的成效
  大多数农户对合作社的所发挥的作用比较认可,对所在合作社提供服务满意程度处于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高达66.7%,而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比例仅为5.8%。在合作社在家庭经营中的作用评价上,有51.1%的农户表示“有一定作用”,有14.4%的农户表示“作用较大”,有18.9%的农户表示“作用很大”。有近4成的农户表示,合作社在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方面能发挥较大或很大的作用。有约2成的农户表示合作社“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这表明有一些合作社成立后缺少实质运营,处于“僵尸”状况。   1.3.4 合作社财务制度的规范性
  1)合作社财务人员设置方面。有56.3%的合作社设有专职会计人员。2)记账方式方面。聘请代理人记账是合作社的主要选择,所占比例为55.3%,由自己的会计人员记账的所占比例为42.1%,有一些合作社理事长负责记账。3)合作社现金开支审批方面。合作社理事长审批是主要的方式,所占比例高达79.5%,专设出纳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仅为9.6%,专设会计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9.5%。4)合作社记账原始凭证方面。有近2成的合作社理事长表示大部分业务没有原始凭证或几乎没有原始凭证,而每笔业务都有原始凭证的合作社仅占26.9%。
  1.4 户对合作社的服务需求
  在“最希望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方面,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目前希望得到的服务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供应”和“资金服务”,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8.3%、21.5%和19.6%。
  1.5 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中,“缺资金”是多数合作社理事长反映的主要问题,占受访者总比例的63.5%。他们的资金短缺主要是用于统一批量购买合作社生产资料、年底前支付社员销售货款但其购买企业尚未结清货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用于对已申报项目的启动资金。在资金需求方面,合作社需求资金集中在10万~100万元;资金周转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半年和一年时间,占总比例的75%。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内部开展信用合作(等)活动的还不多,已开展社员资金互助、农信担保贷款和农资赊销的合作社所占比例分别为28.7%、26.4%和17.2%,仍有9.4%的合作社未开展任何形式的信用合作。2)制约合作社发展问题中排第二位的是“社员合作意识薄弱”。调查中,多位理事长表示,由于社员合作意识较为薄弱,协调大部分社员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等较为困难。3)“缺技术”和“缺经营管理”也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社运行机制不规范,未真正实现农民的联合
  温州市合作社日常运行过程中,大部分合作社理事长不领取工资,不收取会费,少数大股东出资额占较大比例。在这种运行体制下,合作社往往被大户、能人或者龙头企业所掌控。此类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和股份制农业企业类似,农户只能得到少部分来自合作社的服务,无法真正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力,这与合作社“为全体社员谋取利益”的办社原则相背离。当合作社组织治理机制不完善时,组织中普通成员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普通社员往往存有“搭便车”心理,有时不太愿意积极参与合作社的治理。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社员提供无偿服务为主,没有自主经营创收能力,在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市场开发等方面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
  2.2 合作社带动力小,社员合作意识薄弱,抱团合作
  较为欠缺
  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自身力量单薄,带动力小。1)规模方面。合作社社员规模集中在30人以下的所占比例高达47.1%。2)日常运营方面。有56.5%的合作社未聘请专职工作人员,有67.1%的合作社未建有自身网站。3)农产品销售方面。有45.9%的合作社主要产品没有质量认证;没有商标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40.3%,而有省级品牌的合作社比例仅为4.2%;有40.9%的农户通过合作社销售30%农产品不到,其中有14.8%的农户完全不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有52.6%的合作社未提供产品加工。
  社员合作意识的薄弱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0.62%的合作社社员年龄在50岁以上,超过一半的社员学历分布在初中及以下水平,而对合作社的相关认识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仅约占3成。合作社构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合作社运营不太了解及无法监控合作运营等原因造成了合作社社员合作意识薄弱,这从另一方面也导致合作社无法发展壮大。单个合作社势单力薄,各社之间的联合与抱团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2.3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农业从
  业人员出现断档
  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以专业大户为主,而营销大户、企业人员、科技部门人员、乡镇干部等作为发起人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而在学历分布上,主要以高中/职高及以下学历,占样本的59.5%,本科学历仅为3.6%。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与其理事长的个人能力息息相关,合作社理事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对合作社壮大发展的驾驭能力等原因,导致目前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停留在初始阶段,机械化、现代科技应用程度相对较低,经营管理方式仍是沿袭传统管理方式,无法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快速发展。
  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就业,但目前能够吸引并留下扎根于农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许多合作社理事长反映他们的合作社成为了一些刚毕业大学生就业的跳板。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业经营者希望聘请专业人员来协助自己管理合作社或农场,但因为目前农业无经营管理人才可挖,做农业靠经营者单打独斗,分身无术,制约了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管理的規范。
  合作社未来发展中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农业从业人员后继缺人。本次调查中,有24%的合作社理事长年龄在50岁及以上,加入合作社农户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比例高达40.62%。如果不鼓励年轻人加入,农业从业人员在未来十年高龄化现象严重。由于从事农业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心理承受压力大等原因,一些合作社的理事长表示不打算让子女继承这份事业。
  2.4 农民合作组织内部信用合作薄弱
  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及普通农户都存在资金缺口,但目前信用合作的形式较少,无法很好地解决资金需求。扶贫资金互助会、资金互助社和资金互助会等形式是温州市力推的主要信用合作形式。但扶贫资金互助会由于资金规模小,一些互助会只有30万元,能带动的农户数量和资金扶持力度均不大。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农业合作组织治理和监督机制
  创新农业合作组织的治理机制,拓展和丰富“合作经营”的范畴,推动狭义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向广义上的各类主体合作经营提升,允许产业链上要素流动的多方参与者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建立健全按要素提供和使用情况的二次返利制度。完善新型主体监测管护制度,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备案制度,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注销登记的流程办法,建立规模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点观察、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制度。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合作社按照合作原则及合作法法令经营,帮助合作社健全财务制度,维护社员权益。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对合作社的社务、业务及财务进行一次全面稽查,奖优罚劣,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探索借鉴台湾的做法,由农口部门与学术机构及民间团体共同合作,建议“温州市合作事业研习中心”常年辦理各种讲习班,培养合作事业专业人员,普及合作教育,使合作社从业人员及社会大众了解合作社的意义,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合作意识,为合作事业奠定社会基础。
  3.2 推进农民合作组织的整合提升
  坚持抓好农民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示范化行动,推动合作社的联合与再联合。加快培育一批融合科技、流通、金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引入股份合作,推进农民的联合走向农民合作组织的产权联合,努力通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切实将农民合作社由数量型、松散型向质量型、紧密型转变,发展多种形式的“三位一体”合作组织。
  3.3 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经营管理人才
  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双证制。依托农民学院和温州市农科院的力量,扩大农业领军人才提升班,推动合作社理事长和龙头企业主成为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农业CEO);加大引进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加强物质和精神激励。注重对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创业能力,带动农村农业发展。针对于农业缺乏人才这一困境,建议由农业部门牵头,设立一支由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定期派驻到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为其服务,解决偏远山区的农业经营组织留人难的问题。
  3.4 完善外部社会服务功能
  通过农合联、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不断优化对农民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形式,弥补合作组织自身功能的不足。加大金融服务,积极推行普惠金融工程,实施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切实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努力满足农民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的贷款需求。探索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促进长效发展。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平台,加快打造为农服务大平台,积极承接各涉农行政部门可转化为社会化服务的职能,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外部支持。
  参考文献:
  [1] 苑鹏.农民合作社——引导小农生产进入现代农业轨道[J].上海集体经济,2017(6):34-36.
  [2]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8)[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32.
  [3] 潘劲.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J].中国农村观察,2011(6):2-11.
  [4] 苑鹏,曹斌,崔红志.空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原因、负面效应与应对策略[J].改革,2019(4):39-47.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19-12-13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政府财政扶持体系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农户需求视角”(15NDJC277YBM)。
  作者简介:周胜芳(1983—),女,浙江温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E-mail: shengfang2005@126.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