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薛艳芳

  摘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给与学生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质疑,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因而,充分、恰当、科学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成长以及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课堂效果;自主阅读;探究阅读;启发阅读
  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场系列的变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尤其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教师若在教法上不断改进、刻意求新,自然会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恰当、科学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成长以及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地作用。如何在四十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自主阅读,抓关键词、句质疑培养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启发学生质疑十分重要,它是创新的开端,是启智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抓关键词和句质疑,在讨论、探究答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因为多角度的思考带给学生的事新异的刺激性,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因此,培养了学生的深刻性思维。例如: 比如在《珍珠鸟》一课中,围绕着人与鸟的相互信赖,有这样一段话: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地来回晃动。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他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小紅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托一托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在这一片段之中,“起先……然后……竟然……先是……然后……后来……”等一系列关联词,不但准确地表述了小鸟与“我“日渐亲近。彼此信赖的过程,而且为课文的总结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做好了必要的铺垫。学生的智慧之花竞相绽放,产生了许多新的发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探究阅读,向教科书质疑培养求异性思维
  在“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落花生》一文中写:“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个有趣的特点,它的花落了能钻进地理结出果实。”教师采取“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对这句话质疑,“这句话有错误吗?错在哪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落花生的花落了,在地上会枯竭、会烂掉。不可能钻进地里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又产生了质疑:“落花生的果实是从哪来的?是根上长出来的?还是……?”老师采用电教手段演示花生的生长过程,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落花生的花落之后,花柄继续生长伸进地里,花柄前端的子房逐渐长大就结成花生。”老师及时总结:“书上也会有错误,你们能完全相信课本吗?能迷信老师吗?”学生回答:“不能。”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只能“惟实”、“惟真”,让他们敢于怀疑、敢于质问,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三、启发阅读,再造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大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设置疑点,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大胆的进行创造想象,是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生发奇思妙想,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赤壁之战》一课,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曹操生性多疑,黄盖写了一封什么样的信就让曹操深信不疑了呢?”有的学生说:“黄盖会写,周瑜是一个一意孤行的暴君,不听我的劝阻,还把我打得遍体鳞伤,我情愿辅助您夺得天下。”还有的说:“黄盖可能会写,曹将军您有八十万大军,周瑜才三万,我们如果和您打,那不明摆着要我们去送死吗?我情愿效忠于您。”教师继续启发学生讨论:“曹操收到黄盖的信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有的说:“她会双手叉腰哈哈大笑,说:‘有黄盖相助,赤壁很快就是我的了!’”还有的说:“曹操会大摆宴席,迎接黄盖。”这里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再造了黄盖的聪明机智和曹操骄傲轻敌的形象,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既深化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进一步认识,有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给与学生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质疑,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的,才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