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语文课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及可能性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严婧
摘 要:长期的学习倦怠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呈现正态分布,其中,中度倦怠(分数45~65)检出率为64.13。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上,身心耗竭维度上得分最低(3.12),说明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主要反映为身心耗竭。参与式的授课方式对学习倦怠各维度均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倦怠;参与式;语文课
一、调查工具与方式
本文以吴艳、戴晓阳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问卷为蓝本,结合本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选取Y市4间中职学校,护理、助产、农村医学、药剂、电子商务、计算机、机电、汽修、机械加工共计9个专业,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6份,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率为93%。本次调查的人数以及范围相对比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的总体状况和检出率
如表1所示,最低分为25,最高分为84,故取中间值55作为参照值。调研数据显示,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呈现正态分布(见图1),其中,处于较高水平的学习倦怠(分数25~45)的检出率为9.73,中度倦怠(分数45~65)检出率为64.13,轻度倦怠(分数65~85)检出率为26.14 。
相关的开放式调研显示,语文课教师也分享了对“学生上语文课时是否存在学习倦怠”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存在学习倦怠现象,主要表现为:(1)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打游戏。(2)精神不集中、表情淡漠;无所事事,人在心不在,提问时答非所问,甚至书本也没带来课堂。(3)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不愿配合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4)对语文课不重视,上课迟到甚至旷课不上,不交作业,考试也随便应付。(5)偶有顶撞老师的行为。综上所述,虽然受到了地域、文化、样本、学科等影响,不同的研究检出率有所差异,但是总体上都证明了中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倦怠。
(二) 中職生语文课学习倦怠的各维度描述性总体状况
由于该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记分方式,最低分为1,最高分为5,故取中间值3作为参照。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学习倦怠的每题得分均值为3.90,说明中职生学习倦怠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虽然受到学业水平、样本大小、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的研究所显示的中职生学习倦怠水平有所不同,但都表明了中职生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这与其他文献研究结果一致(魏翔宇,2015[1];李红英,2015[2];汪莹,2014[3])。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上,身心耗竭维度上得分最低(3.12),其次是低成就感维度(3.23),最后是学业疏离维度(4.28),这说明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在三个维度上均有体现,其中,身心耗竭以及低成就感较为明显。
Pines和Shirom在研究中发现,倦怠症状的核心是“耗竭”。身心耗竭作为倦怠的核心表现,可能是与中职生的自身特点相关,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时常受到外界的批评和奚落,对于学习,大多中职生是抱负面的情绪和态度的。我们在界定学习倦怠的概念时,提出了一个前提,即“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出现倦怠现象。在前期访谈中发现,有的同学表示,来到中职学校,是自己父母“逼”的;也有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自己待在这里干什么,自己根本不喜欢读这个专业。中职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但是由于家庭压力、老师压力等,不得不继续留在课堂上学习,不想听也听不懂,长期如此,身心疲乏的感觉日益加深,于是就出现了老师们所说的“上课睡觉”“人在心不在”“表情淡漠”等现象。如果用Shirom的资源保护理论来解释,也可以解释为学生在持续压力的状态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耗尽个人内在的身体、情感和认知能量资源。[4]
同时,身心耗竭可能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同伴的影响有关。在访谈中,当被访者在被问到“语文课上,你什么时候会感觉到特别精疲力竭?”时,他们的回答主要有:(1)气氛沉闷,死古板。(2)老师上课按本宣科,讲的是纯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拓展活动。(3)不断重复同一个知识点,而且大家都懂了也还在重复。(4)讲大道理,灌输思想,没有从学生实际经历出发。(5)课件上一大段的文字,看不懂,看了也找不到重点。(6)讲跟主题没有关系的话题;7.大家不怎么重视语文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现象比较多(少的是1~2个,最多的是50%以上),自己容易因此而受影响。其中,第1点主要描述的是语文课教师的个人风格,第2~6点主要描述的是其教学方式及手段,第7点主要描述的是同伴的影响。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语文内容的陈旧化、教条化,教学方式的形式化,无一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灌输式的教学保证了教师的权威,但与此同时,学生的主动性也随之被抑制。根据注意力曲线(见图2)显示,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开始的10分钟以内是处于较专注状态,从15~20分钟开始注意力下滑,此时如果没有转换教学方法,学生自然而然会出现精神不集中、开小差等状态。而中职生的自制力本来就相对较弱,能维持峰值注意力的时间段可能比普高学生还要短,再加上同伴的影响,当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津津乐道时,学生已经对课堂失去了期望并且陷入了淡漠状态。
(三) 语文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影响
为了分析不同授课方式对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从表3可见,在身心耗竭维度上,灌输式的授课方式(p=0.000)和参与式的授课方式(p=0.000)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关系,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参与式的授课方式(p=0.024)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研究显示,语文教师不同的授课方式(参与式和灌输式)与身心耗竭维度呈线性相关,即老师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越多,学生的身心耗竭程度越高;相反,教师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越多,学生的身心耗竭程度越低。 从上述研究发现,身心耗竭可能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同伴的影响有关,被访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教师在“灌输思想”“按本宣科”“讲纯理论性的知识”时最让他们感到精疲力竭。有一位被访者甚至表示:“如果老师只会照着书读,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不如自己看书还比较快。”在教师问卷中,有语文教师也提到,“授课方式方法单一”“固守传统讲—听模式”“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空谈大道理”比较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倦感。当学生对这门课程或这个老师的教学失去了兴趣或缺乏动力,但由于受到学校的纪律规定等限制,又不得不为之时,身心的能量就会不断被耗损,相继出现生理衰竭、情感衰竭和精神衰竭的症状。
相反,被访者认为,能使他们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的是“互动多、有小组任务、上课方式灵活”的课堂。在访谈中,当被问到“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方法)会让你更有成就感”时,被访者一致认为,小组配合、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能使他们更有成就感。有被访者分享:“語文课本剧上,我们发挥自身所长,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要研究文本内容,自己去查找资料,这样你就会自己学会思考,学到的知识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识。”“我们最喜欢的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例如讨论林巧稚医生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把人物放在历史背景下去讨论,这时候大家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看法,有时候讨论非常激烈,像矛与盾的对决,但是讨论之后我们会对内容记忆得更加深刻。”
三、启示
总之,学生对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的任务(多数为小组任务)的印象将更加深刻,同时也乐于参与到其中,从而减少身心耗竭感。而在完成过程中获得同伴的支持与鼓励,完成后获得同伴与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个人成就感会提升。
中职生在语文课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其中集中体现在身心耗竭维度。语文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参与式对身心耗竭维度以及低成就感维度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关系,灌输式对身心耗竭维度的影响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魏翔宇. 中职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5:35-40.
[2]李红英. 中职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5:34-36.
[3]汪莹.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30.
[4] SHIROM A.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Eds)[M].Wash- ington D 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aiation,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