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小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九香 吴箫

  在小社团活动中,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树立大胆探究意识,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设置了如下社团活动流程:协同准备——协商定标——协力定向——协作探究。该流程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协作,旨在通过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协同准备——培养兴趣,激发潜能。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社团活动教学计划的制订应该由教师单独制订改为师生共同制订,可以将学生一些好的想法或创意都制订到计划中。开学初,教师根据部分学生愛玩彩泥的特点,将“泥玩出彩”内容安排到本学期的计划中。在社团活动前,根据商议的主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准备不同的材料。课上让学生根据收集的不同材料,创造性地完成社团活动。教师还可以根据现有材料,让学生自由组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协商定标——发现问题,差异定标。社团活动中,学校要求:把常态课堂中的由教师出示课题、提出问题模式,调整为教师出示活动主题、学生围绕活动主题提出问题模式。如在车模社团“车王争霸”活动中,学生围绕主题提出用什么样的设备来比拼、设定怎样的比赛规则、能否进行双人赛等问题。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目标,并结合实际筛选出可行性目标。师生共同确定的这些目标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协力定向——打开思路,目标定向。学生通过社团小组合作探究、互动学习,在观察、交流、提问、猜想、实验的互动活动中形成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同伴互助中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定向研究的目标。如在投石车社团“设计提高投石车射程”的探索中,学生根据前期的讨论,自由组合后,定向为“抛杆长度、抛杆角度、抛杆材质、抛杆皮筋”四大活动组,尝试多种投石测试,采集各种数据,探索投石车抛杆与石块、车身大小的最佳比例,引发了设计、制作“多杆抛投车”的创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可以恰当引入网络微课、科学节目、专题讲座、创意展览等,形象直观地丰富学生体验、充实多样知识资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转换视角,打开思路。
  协作探究——创新实践,分层培养。本环节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实验和浓厚的创新气氛中,检验方法是否合理,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性活动带来的快乐。根据学生年段不同,在探究过程中着眼点也不同。其中,低年段以模仿性创造为主、中年段以单一型创造为主,高年段则以复合型创造为主。模仿,是创造的开端和基础。虽然是形式上的模仿,但模仿型思维包含着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的特质,是创造的初级形式。单一型创造是在主体事物上添加一种次要事物,形成新的事物。中年段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创新技能逐步提升。在协作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实现了作品的单一型创造。比如,在灵动纸尖社团“落叶之舞”活动中,学生在第一阶段通过模仿完成了作品“森林王国”,随即在“森林王国”这一主体的基础上,添加一组“落叶小动物”,于是产生了“森林演唱会”“选美大赛”“龟兔赛跑”等多个创意新作品。复合型创造是在主体事物上添加两到三种次要事物,形成新事物。学校在高年段小发明家系列社团中尝试运用复合型创造让学生进行实践。如:海模社团中学生制作了轮船模型,在下水测试比赛时,发现船体的形状和结构不同,它们的载重能力也不同,从而产生了设计制作载重能力强的船体模型的想法。最终,学生一起确定了设计思路——利用主体添加法,设计较大的船体:添加流线型船头、在船周围添加橡胶固定圈。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