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一流”高校建设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高校体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发展大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受到重视。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体育学科不受重视、体育教师素养不足及教师管理体系不完善,不仅影响了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还阻碍了“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阐述建设路径的优化策略,为高校建设体育师资队伍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师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c)-0066-02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逐渐恶化提高了社会对高校体育的重视,再加上素质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使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有较大提升。而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育需求,需要高校管理者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1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分析
1.1 体育学科不受重视
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存在失衡现象,高职称的教师即将退休,年轻教师学历和职称不够;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术理想信念存在较大偏差;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良莠不齐,部分老师专业技能单一,不能满足高校教学需求;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参差不齐;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提高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及教育理念。
1.2 体育教师素养不足
和其他学科相比,高校体育教师具有显著的学历和职称两级分化特征。评上职称中年教师大都满足于现状,缺乏对自我完善和继续教育的重视。再加上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的缺乏,使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受到影响。对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而言,学术研究和体育课堂教学是其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弱点,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偏弱。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者需要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晋升渠道,降低高校体育教师的论文数量要求,职称名额上相对偏向科研能力较弱的体育教师方面,并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和自我完善的渠道,确保高校体育教师能够兼顾学术论文和课堂教学。
1.3 教师管理体系不完善
高校开展的体育教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效果。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并未认识到新时期的体育教育要求,仍旧采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师考评体系,导致高校体育教师管理和教学实践、体育学科发展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而言,高校在体育教师管理方面的不足体现在考评体系注重学术论文、晋升渠道单一等方面,使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行为存在显著的功利性特征,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结合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改进高校体育教师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使其更符合高校体育教育实际,并注重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1]。
2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
2.1 提高对体育学科的重视
针对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高校需要提高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结合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需求,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者需要做好高校体育教师的引进工作,结合应聘者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等要素,进行高校体育教师的选拔。以某高校为例,管理者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师招聘时,将应届毕业生和青年体育教师作为应聘对象,要求应聘者为硕士研究生,通过学历门槛的提升,优化学缘结构。同时,该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师选拔时,优先选择研究方向和本校学科建设方向相符的应聘者,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另外,高校管理者需要注重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统一,通过目标责任制的制定,明确高校体育学院的院长、学科带头人等领导的岗位责任,提高体育学院对人才引进和人才建设的重视,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比如,某高校将体育学院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建设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体育学院、教授委员会相关领导的关键指标,并在体育学院设立“伯乐奖”,调动体育学院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打造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团队,为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2.2 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体育教师的培训是重要路径,高校需要根据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师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师培训的优化,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首先,高校体育学院需要将传统的人才培训作为基础,通过行业专家的讲座与培训、高校体育教师的外出进修,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丰富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基础,初步实现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高校体育学院需要结合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青年體育教师培养计划的编制,要求青年体育教师从自身出发,制定自我发展的目标,规划职业生涯,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培训、完善自我的积极性。同时,结合高校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为高校体育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晋升制度;目前有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学历上层次较低,高校应该在在进修学历上也要给予大力支持,让青年教师有更多进修学历的机会和条件。在保障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以某高校为例,体育学院的管理者将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成果从原本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等内容,拓展到优秀案例创作及文化艺术创作等多种成果,使高校体育教师能够兼顾学术研究与体育教育。 最后,高校体育学院需要创设学术交流平台,为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科研成果共享提供机会。具体而言,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体育论坛或者体育竞赛等活动的举办,使体育教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如天津市举办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某高校举办的“新时代青年体育教师的使命与担当”等主题讲座,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2]。
2.3 规范体育教师的管理
高校对体育教师的规范管理,能够约束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术科研行为,提升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活力。因此,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中,高校管理者需要重点改进高校体育教师的考评体系和管理制度,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构建学习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培养人才。比如,某高校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术科研要求,为高校体育教师制定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配合目标绩效津贴制度,根据高校体育教师的指标完成状况,进行薪酬和奖金的发放,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的人才管理,充分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师的潜能,有助于高校体育师资资源的优化。
同时,针对不同职称和级别的体育教师,高校管理者需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使评价指标体系更贴近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该高校将体育教师划分为教学型、教研型和科研型,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师风师德和科研成果等内容,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提升评价考核的准确性,增强高校师资队伍的活力,促进队伍建设及可持续发展[3]。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高校需要提高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规范体育教师的管理,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为“双一流”高校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海丰,高校体育教师发展专业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35-36.
[2] 李鹏伟,林阿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及师资隊伍建设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37-138.
[3] 马磊.新时期高校体育师资的瓶颈与建设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26):65-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1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