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体操初学者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柔韧素质是艺术体操项目练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柔韧素质不仅是完成身体难度、加大动作幅度、延展度的前提,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保障。本研究对12名艺术体操初学者通过运用不同的柔韧练习方法进行为期4周的艺术体操训练,以体前屈、纵叉、横叉3项指标对其柔韧素质的训练效果进行评定,以期为艺术体操柔韧素质训练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艺术体操  柔韧素质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070-04
  在藝术体操项目中,柔韧性对完成各类身体动作起重要作用。体前屈、纵叉、横叉是考察艺术体操运动员柔韧素质常用的3项指标。体前屈用于测量股后肌群和韧带的延展程度,以及髋关节前屈幅度的常用指标之一。纵叉及横叉作为艺术体操初学者所要练习的基本功,用于测量股四头肌群韧带和股后肌群韧带的延展性。在平衡、旋转及跳步难度中,运动员的柔韧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完成难度的过程中影响动作幅度的开度、自下而上的力量传递工作以及相关动作环节的协调工作,因此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所表现的优劣程度,影响着艺术体操整体动作的完成质量。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有效地发挥其躯干核心区的桥梁衔接作用,使整体动作配合更加协调流畅。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12名,有一定舞蹈基础,但均未接受过艺术体操专项的训练。
  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时间:为期4周的艺术体操练习,每天训练上、下午各2h,包括柔韧素质的专项练习,将12名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静力拉伸、动力拉伸、PNF拉伸,进行不同拉伸方式的柔韧素质练习方法。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体前屈、纵叉、横叉3项指标的测试,统计测试结果,将测试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结果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评价3种拉伸方法对受试者干预的训练效果,每次测试前安排15min热身活动,不统一安排拉伸练习。
  体前屈:测试者站在高度为30cm的垫子上进行站位体前屈,测量指尖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要求双脚并立,双膝伸直。
  纵叉(左右两侧):测试者将前脚跟腱部和后腿膝关节位置架在前后高度为30cm垫子上,测量坐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要求躯干直立,双肩、双髋、双腿正直。
  横叉:测试者双脚内踝关节处位于高度为30cm垫子上,测量耻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要求躯干俯卧地面,双肩、双髋、双腿正直。
  2  发展柔韧素质的实验结果分析
  静力拉伸方法是在体前屈、纵叉、横叉(位于垫子架高)的姿态下,借助器材、上肢、外力的推拉,以及自身重力、负重等因素持续牵拉对髋部进行施压,促使练习者发展柔韧素质的拉伸方法。动力拉伸方法指经过连续地重复摆动进行牵拉,主动促使牵拉部位进行弹性活动,使其牵拉部位肌组织温度上升,对拉伸的关节周围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使拉伸部位的韧带、肌纤维等软组织拉长,进而加强练习者关节活动幅度的拉伸方法。PNF拉伸方法是在同伴的外力作用下,使练习者肌群尽量拉伸,直到拉伸肌群感到拉伸紧绷,保持10s。受试者被拉伸的肌群进行主动收缩,这时同伴对抗用力阻止受试者由于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移动,持续10s。当肌肉主动收缩后放松时,同伴将受试者的拉伸开度超越以往的活动范围,保持极限的活动幅度内,借助同伴的推力再持续拉伸10s。
  2.1 体前屈成绩的结果分析
  表1可见,各组P>0.05,说明实验前所有受试对象的站立体前屈测试结果属于正态分布。通过SPSS方差齐性检验的成绩说明实验前全部实验对象的成绩均衡,符合协方差检检和单因素方差检验的条件。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后各组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17.75、16.10、14.50,运用SPSS单因素方差检验对实验前后的体前屈数据结果进行纵向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PNF拉伸方法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是发展体前屈最为有效的拉伸方法;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也都使练习者的柔韧素质取得一定的进步。
  从表3可以看出,在3种拉伸方式的横向对比中,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的实验后成绩基本相当;PNF拉伸比其他2种拉伸方式更为有效。静力拉伸稍次于动力拉伸,从实验数据推测PNF拉伸是加强艺术体操练习者股后肌群伸展性相对更为有效的拉伸方法。
  2.2 左侧纵叉成绩的结果分析
  表4显示,受试者实验前成绩均为P>0.05,说明实验对象的左侧纵叉测试结果属于正态分布,适用于协方差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的计算条件。
  从表5可以看出,受试者经过4周的艺术体操训练后,左侧纵叉成绩分别为21.50、20.00、11.40,由此可以说明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对提高艺术体操基本功的纵叉练习具有显著性效果(P<0.05),PNF拉伸方式的效果呈高度显著(P<0.01)。
  从表6可以看出,通过3种拉伸方法进行练习后,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之间的测试结果较为接近;PNF拉伸比另外2种拉伸方式效果更佳。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推测,PNF拉伸方法比其他2种拉伸方法对于加强纵叉的软开度更为有效。
  2.3 右侧纵叉成绩的结果分析
  如表7所示,各组P>0.05,表明实验前3组实验对象的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说明实验前全部受试对象右侧纵叉的成绩较为平均,符合协方差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的运用条件。   从表8可以看出,受试者右侧纵叉实验后测试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19.50、18.70、12.50,运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对受试者4周练习的成果进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具有显著性效果;PNF拉伸方式对于加大纵叉开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效果。
  表9显示,运用协方差检验对右侧纵叉实验后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分析,PNF拉伸的效果最佳,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的成绩相当,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从本表数据结果得以表明,PNF拉伸练习可以更大幅度地促使受试者纵叉坐骨更接近于地面,进而加强了其髋关节的柔韧性。
  2.4 横叉成绩的结果分析
  由表10说明,实验前受试对象的横叉测试结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由此说明实验对象的横叉柔韧程度相对均衡,符合协方差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的条件。
  表11显示,实验前受试者的横叉柔韧素质水平基本一致;通过4周的实验,测试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26.00、25.70、16.00。根据实验前后横叉测试结果进行纵向分析,PNF拉伸方法使练习者的横叉柔韧水平达到了高度显著程度;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对改善横叉开度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表12可以看出,PNF拉伸与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表中数据横向分析表明,PNF拉伸对于增加股内侧肌群、韧带伸展性的效果最佳,其次是动力拉伸,再次是静力拉伸。
  此外,在为期4周的艺术体操训练中,教學内容包括了与柔韧素质密切相关的难度动作:前、侧搬腿平衡难度、阿提九和阿拉贝斯平衡、跨跳和鹿跳、纵叉躯干前屈抱腿旋转难度。练习者在训练后期已经可以完成艺术体操3类难度中最为基础的难度动作,柔韧素质和控制能力比较突出的队员可以完成高举腿平衡。但由于训练水平和综合身体素质的限制,对于高提踵平衡动作还需扶把完成,另一方面还需加强核心力量、踝关节稳定性、平衡控制力等练习提高平衡难度的完成质量。跳步难度中,全部受试者可以完成双脚起跳鹿跳;跨跳动作的规格提高还需发展练习者的爆发力、协调发力及灵敏节奏感等能力。纵叉躯干前屈抱腿旋转相对简单,完成过程中要求保持翻转的水平面以达到动作的标准。从启蒙训练开始,要特别注意培养练习者直膝绷脚等细节的意识,且在训练中不容忽视动作姿态和艺术美感。需特别强调的是,身体左右两侧柔韧程度的对称发展是为未来高水平难度发展和避免运动损伤必不可少的前提因素。本研究考虑到初学者练习时间较短,年龄较小,心理素质和运动表现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本次实验没有将难度动作设定为测试指标。
  3  结论
  (1)与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相比较,PNF组的受试者进步幅度最大,通过4周的集中训练对受试者的拉伸部位进行促进、抑制、放松来达到加大功能性活动范围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其柔韧素质。
  (2)受试者处于艺术体操初学水平,趋于柔韧素质发展的潜力阶段,且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柔韧素质作为铺垫,3组实验对象均有显著进步,实验效果较为理想。良好的实验结果还与受试者的对柔韧素质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实验对象充分意识到柔韧素质在艺术体操中的重要性,即使在练习中出现不可避免的拉伸疼痛感,但从主观上能够积极地完成拉伸练习,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另外,本实验在夏季完成,大量文献和数据表明环境温度与柔韧性成正相关,使本实验具备有利的客观因素。
  (3)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受试者样本量较小,实验时间较短,没能设定综合拉伸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此外由于课外时间与活动属于不可控因素,可能对本研究的结论造成一定影响,但应该不改变本研究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 张永虎.武术套路与艺术体操柔韧性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4):52-54.
  [2] 郭冉冉.对健美操专项运动中柔韧素质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7(9):110.
  [3] 周荣西.PNF训练法在健美操专项柔韧素质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2005(10):3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5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