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交互设计的责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治
摘 要: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我们迎来了第三次设计革命。本文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入手,提出在数据爆炸的今天通过信息交互设计将不可视的数据转化为用户能够理解的信息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大数据时代下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设计;责任;大数据技术;用户需求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8-00-04
麦克卢汉早在《理解媒介》中就预言世界将会是一个地球村。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有万里,却又仅一屏之隔,设计迎来了第三次革命。对设计来说,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改变了设计模式、设计思维、设计观念。人们不再满足于以经济、实用、美观这类传统原则来评价设计,转而更加关注服务、体验、交互等方面。大数据将会在新时代下为推动设计创新发展、使创造设计产生新价值提供充沛动力。
1 大数据与信息交互设计
1.1 自数据到信息的转变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信息是关于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一种认知,与物质、能力一起作为维持人类的社会与经济活动所需的第三种资源而存在。[1]而数据自结绳记事起就已慢慢产生。现如今,互联网与其庞大的数据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很大一部分仅为原始数据,不能称之为信息。数据具有乏味性、不完整或不连贯性和不可沟通性,用户无法直接对其进行感知和理解。数据若要转化为信息,需要经过组织、分析、设计等过程,并转化为一种有意义的、能够被理解的形式加以表达,才能作用于用户。而大数据就是许多数据的合集。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智能设备的出现,各类型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云计算、云储存技术等,这些技术所涉及的不可视数据的规模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的时间内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人类能解读的信息。当今人类正处于大数据时代。[2]
马云曾经说过:“大数据的‘大’是大计算的‘大’,大计算+数据=大数据。”这正说明大数据需要依靠媒介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它只是一个空洞的商业术语。正如研究机构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通过新的处理模式,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大信息,方可将技术转变为更有价值的信息资产。
1.2 信息交互设计的概念
在20世纪末,Shedroff就发文指出,应将交互设计与信息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将其看作一个统一领域的设计理论来研究。Shedroff认为信息交互设计由3个部分交叉组合而成,即交互设计、感知设计和信息设计。信息交互设计是关于物质或者非物质的人工物的研究,是一种基于信息的设计科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信息设计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智慧的提升所积累出来的一种新的设计成果,且在每个时代都有体现。在21世纪的当下,人们所见到的信息交互设计更多是用户以何种方式传递信息并回应,以此建立信息接收者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早在20世纪末期,Jan Bordewijk与Ben van Kaam就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4个交互类型。分别是训斥、咨询、注册和对话。其中他认为训斥是一种传统且典型的单向的以点对面的传播,即信息从一个信息发送者传送到许多信息接收者的过程。咨询则反映了某个体主动在信息库中查阅信息的过程,例如用户在电子词典中查阅单词。这种形式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用户有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力,然后找到适合自身的信息。而注册则是信息中心对用户信息的存储与记录,展示了一种与咨询截然相反的信息传播方式,如存储平台聊天记录、会员信息等。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信息个体通过媒介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来传播信息的途径,常见的电话、信息、聊天等都属于对话。这4种方式涵盖了现代信息交互设计的方式,一个成功的案例中往往有这4种信息传递形式的交叉使用。
2 大数据与信息交互设计的关系
2.1 大数据对信息交互设计的意义
曾经困扰人们的问题正在一一被解决,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工业运作形式,助力工业提质增效,实现实体产业转型升级。从设计到生产,从运维到管理,数据正在重新定义设计的未来。在大数据时代中,企业对数据进行挖掘、归纳、分析,建立起产品与数据之间的关联,提高运营和销售的精确度,将数据转变为有意義的信息,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设计前,大数据衍生出的诸多新技术能够为精准营销提供便利。大数据致力于收集大量的数据,寻找共性并通过组织、分析和管理从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有了这些数据的参与,可以有效地建立用户画像、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从而更精确地实现信息的价值。例如当用户登录淘宝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购买与浏览历史等生成某些商品推荐,这就是信息带来的便捷。后台收集用户的购买习惯数据,然后进行组织和分析,进一步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最后向用户推送商品。
设计中,大数据精确定位市场营销并利用虚拟技术进行设计,从而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做到更精准的投放,实现低风险高回报。例如在设计一款新APP时,可以通过对同类产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到一部分与该APP相似的数据,从而计算并预知该APP投放市场后的情况。此外,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后台调度中心会根据车流、人流等情况进行精准的车辆投放,以减少成本浪费并实现高回报。
设计后,大数据可以提供用户评价的数据,帮助企业设计团队分析用户体验。在这个时代中,非实体产业逐渐崛起,在这种无法和用户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有效的用户评价成为了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而利用大数据可以对用户的产品体验反馈进行搜集并加以分析。这对非实体产业产品的改良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数据,也可以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信息收集。
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在前期的用户调研、设计精准投放、后期用户数据分析方面均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加以合理利用,就可以提高设计质量,更好、更精准地为人服务。 2.2 设计对大数据的意义
庞大的数据信息可以作为战略储备,却并非其主要意义。对这些具有一定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用户能够认识的信息,才是体现数据价值的战略核心。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品,那么这种产品体现价值、获得盈利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这种“加工”便是信息交互设计的意义所在,即通过对杂乱无章且庞大的数据进行开发和分析,将数据转化为企业决策者和用户可以理解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方式使企业和用户有针对性地获得并利用这些信息。[3]
设计不仅能够创造产品实用价值,同时也是创造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一环。通过肉眼或者传统的用纸笔记录的方式处理大量乱码形式的数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将不可视的数据处理为可视的大数据,成为了问题的关键。每天流动在我们周边的海量数据的大部分都是无法被用户理解的,而通过设计,可以转化出更多的可视数据,用户能够与这些可视的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设计是对数据进行说明或使其可视化的最有效方式。大数据是满载信息的新形式宝库,而设计则是解锁的密匙。
3 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信息交互设计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数据共享的社会,这是一个以自由、开放和共享为主题的时代。但在人们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时,生活中的一切同时也被暴露在“第三只眼”的监视之下。如今大量数据被个别组织掌控,大数据技术带来了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或垄断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已经渗入人们生活各个角落的互联网信息,个人的隐私极有被侵犯的可能。大数据给人类的自由与隐私、传统伦理观等带来了新挑战。例如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知识产权问题、隐私保护问题、身份盗用问题等,都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因此,如何正确把握随着大数据时代而来的机遇,在合乎道德的前提下提高设计质量成为了新的问题。
在信息量较小的时代,图像、文字乃至对自然改变的印记等成为了最早期人类留下的信息。例如法国拉斯科洞穴的壁画、甲骨文等,都是早期人类对信息的加工、记录和留存,是能够展现早期人类生活轨迹的信息。而在大数据时代,除了这些人为的物质轨迹以外,还有一条非物质的轨迹,我们把这条非物质的轨迹称为“数据足迹”。“数据足迹”将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以数据的形式保存下来,并通过互联网非常便捷地存储起来,留下一定的数据记录。智能设备通过“数据足迹”这一方式,对人类的一举一动进行信息采集和保存。由于数据本身具有易传播、易储存的特征,所以这些数据一旦进入网络就很难被清除。
在“数据足迹”近乎永久的记忆中,个人行为产生的种种数据在发挥其特定作用后便被近乎永久地存储下来,这些信息的所有权、知情权、采集权、保存权、使用权以及隐私权等容易被滥用。数据的使用必须诉诸形而上的“善”,但若仅有形而上的“善”,也不能保证数据的可视性和价值性。为了针对大数据充分挖掘其价值,就如何正确使用大数据,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趋利避害:
3.1 注重设计的以人为本原则
无论是大数据时代还是小数据时代,设计始终都追求“天人合一”,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设计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隐私方面的伦理问题,这一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数据的开放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两者如何平衡的问题上。对大数据带来的财富和挑战,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无害性原则。大数据时代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美化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关注人类身体健康为主。
第二,权责统一原则。面对用户隐私受到侵犯的行为,追根溯源,找出信息泄露者,制定“谁收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等一系列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
第三,尊重自主原则。用户作为数据产生者,应有权对数据进行储存、删除、使用等,获得主动权,提高私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第四,加强监管原则。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对数据的监管,增强群众对自我信息的保护意识。创新技术,对个人身份信息、敏感信息等进行数据加密。
3.2 注重设计的创新性原则
在资源共享的环境中,设计者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创新性,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学会运用新思维探索大数据的奥妙,使这些由无數代码、数字和符号组成的数据可视化,例如可口可乐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搜索热词,研究出当下消费者追捧的热潮,推出了“快乐昵称瓶”“城市主题瓶”等创意活动。这些活动期间,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增长了10%。可口可乐的创意之举,成为了设计领域中借助大数据进行创意设计的成功案例。设计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实现有责任的创新:
第一,注重知识产权。避免照搬照抄他人作品,对自己的优秀作品进行正规渠道的注册,杜绝抄袭行为并维护自身权益。
第二,树立大数据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传统思维模式和隐含的假定,通过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等应用服务技术,呈现出新灵感,形成新的设计。
3.3 注重设计的可视性原则
大数据的受众是整个社会的人群,一部人能够较好地利用及理解大数据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难以利用好它。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提出了好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分别是可视性及易通性。可视性即所设计的产品能否使信息接收者在使用时明白怎样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及如何操作。易通性指设计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用途是什么、不同的控制和装置具有什么作用。[4]
在年龄较大或偏远地区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并不能合理地使用大数据,也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这些人群在操作高科技产品时常常会面临一些困难,对这些用户的服务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苏州市开始使用“苏城码”来辨别人群的安全性,但对大部分老人来说,使用“苏城码”这一应用是一件极难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大数据的广泛使用没有照顾到某些特殊群体。
由此可见,无论是大数据时代还是小数据时代,如何使设计具有可视性与易通性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问题。针对类似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第一,设计适当反馈。当用户有重要操作或操作失误时,给出适当的交互提示,提示用户正确操作,并可以按照用户的意愿进行开启或关闭。
第二,针对相应用户提供教程或单独提示。为一些较少接触高科技产品的人群、身体残障人士等提供独特的使用教程。
第三,设计简约化。注重设计的简洁化,在尽可能少的步骤中达到预期效果。这种简约化包括使用方式的简约化和界面的简约化。
4 结语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将用户无法认识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并且有针对性的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交互设计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如何在挖掘大数据这个神秘宝库的同时使设计质量与道德并行,成为了每个设计师的责任。大数据时代的设计师需要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并整合知识,探索新的技法、交互形式和设计方式等,将大数据转化为新时代的真、善、美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 周丹.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民法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 阎毅.信息科学技术导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20.
[4] 唐纳德·诺曼(美).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8.
作者简介:李治(1996—),男,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设计创意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0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