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登义

  摘要: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毛泽东同志生前说过,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铁的纪律,什么事也干不成,这里的纪律就是指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必要的、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学校制度体系,是依法治校,全方位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也是避免行政处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因时因人所造成的解决问题时的差异所在,是调动全校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积极性的需要。
  关键词:制度;管理;建设工作
  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制度的建立,必将发择它自身所特有的导向激励、惩戒约束、规范言行、推进建设之功能作用,必将大大增进学校全方位管理工作的强化与优化,把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依制行政、依规行事切实落实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全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制度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与教师由于所处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对制度建议问题的认识角度的差异,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难免有点强制性的意味。那么它与我当前提出的人文管理,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从学校管理的现实来看,制度建设难,执行起来更难,动真格敢于硬碰硬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学校领导在这种畏难心理支配下,在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人、采取圆滑处事,消极对待制度建设,甚至“灵活”执行制度,致使成文制度在事实上流于形式而落空;而有的领导不能摆正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片面强调德威治校的重要性而忽视建章立制工作。
  推行制度管理并非否定人文管理,提倡人文管理亦非否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要调和这两者的矛盾,使学校工作既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又使教职工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温暖,制度建设就必须既坚持合法、合理,又要做到合情、合意,即符合校情实际,在建章立制时尽可能与教职员工的思想觉悟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相结合。
  学校制度建设要坚持集思广益、让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工作,增进教师对建章立制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是取得共识和增强执行实施之自觉性的需要。制度建设中走群众路线的过程,是尊重教职工的过程,也是尊重并确认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发扬民主的过程,让教师群思群策群力形成规章的过程,也是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过程,思想认识的统一过程。只有这一过程的健康运作,才能使制度在意见征求、建议收集、措施采纳中得到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取得感情倾向和思想认识上的认同和一致。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增强广大教师的工作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广大教职工遵纪守法、依章行事的高度自觉性。只有這样,教职工才能正确认识学校制度建设,不再把学校制度看成是对自身自由的一种束缚,不再认为制度是教职工的“紧箍咒”,不再曲解管理规章的内涵,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与有效吸收蕴藏于广大教职工中的聪明才智,才能保证建章立制工作的有效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师的活力。
  学校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学校的加速发展,又要考虑学校广大教师的发展、两者不可厚此薄彼,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做到依法治校和以理服人并体同存,学校管理制度才能推动学校工作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邵保钧,许璟.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水平的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9,38(23):97-98.
  [2]严文利. 论中小学非正式制度对教师的影响[D].西华师范大学,2017.
  [3]张延敏. 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7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