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是与地下水接触最多的区域,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防水质量是否达到验收标准、是否符合建筑物五十年的使用年限是确保建筑物在交付使用的多年内不出现渗漏水现象的关键。本文对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技术探讨
  1  引言
  地下建筑的防水,主要根据最高地下水位与建筑的地下室的标高来确定其防潮还是防水问题。通过运用密封技术以及密封材料来对地下建筑工程实施密封防水方面的施工,提升其地下防水成效,进而提升其地下建筑的构建品质。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现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工程是重中之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地下工程时常出现渗漏现象,若恰逢阴雨或大风天气,将给建筑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地下防水施工主要采用混凝土防水,这一手段可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影响,保证防水、承重功能的实现。混凝土防水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一结构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还更加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下防水施工中应用广泛,在施工中需严格按照相应流程进行操作。
  3  建筑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特点
  地下防水工程以大面积的形式布置,温度也比较特殊。施工期间温度调节不好,浇混凝土时容易出现裂缝。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控制,还受混凝土接触性的影响,地下水流对注入施工质量影响不大,因此能很好地控制地下防水施工板材,提高防水效果。另外,地下防水施工也在地下进行,因此需要对与地面相连的洞口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地下防水工程对材料质量要求很高,尤其是与混凝土支撑相关的建筑材料质量需要加强控制。
  4  建筑工程地下渗漏和成因剖析
  基于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作业的现实状况,将渗漏成因归结为下述几点:①建筑工程项目地下室防水作业中最关键的建材便是混凝土,如果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就容易产生裂缝而发生渗漏。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现场配置完成的,一旦混凝土配置状况与设计不一致(比如混凝土配置水和灰的比重与设计的不一致等)便易导致混凝土项目出现缝隙,进而导致渗漏问题;②工民建工程地下室防水作业中所用混凝土不具有堵漏功能,地下防渗措施不足而引发渗漏。建筑工程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中,若只是简单采取柔性地下堵漏层施工保护而没有采用地下堵漏混凝土,很难确保良好的防渗效果,非常容易造成渗漏。另外,建筑工程工程地下室施工时混凝土的厚度不符合标准时也容易引发渗漏,再加上施工完成后对于混凝土工程的保护不足等更容易造成地下室渗漏问题。例如施工方对于地下室防水保护认识不足,造成缺少完善的施工管理和监管,非常容易造成地下室防水施工的预留接口或者后浇带施工不够合理。
  5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探讨
  5.1  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表述如下:①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对施工队伍做详细的、全面的施工交底,将地下防水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注意事项等专业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表达;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重视地下防水施工活动,并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各方因素制定全面且可靠的施工方案;③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对每一施工工序完成之后做验收工作,只有当上一工序验收合格之后方可开展下一工序;④加强对地下防水工程所用材料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⑤优选施工队伍,要求承担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伍不仅具备国家认可的施工资质,还应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与技术人员做细致的技术性沟通。
  5.2  封防水施工技术
  涂刷底涂料,其一,若储容器当中的底涂用料已经出现沉淀离析的狀况时,需要对其实施良好且充裕的搅拌。应当在有效期限内运用,不可及在其底涂料过期或是变作凝胶状的状况中继续使用;其二,其基层黏结体如果是由各种不同中类材料构成的时候,就需要分别运用适合于各种表面所运用的底浍料并且明确应当涂刷何种类别与样式的底涂料。对于接缝间隔较为狭小的状况,且较为难以分别涂刷的状况时,可以通过运用各项被黏结体所共同通用的底涂料;其三,对于存储底涂料的容器而言,除了在正常运用的时候之外,都要注意其严实性与密闭性,从而有效防止其溶剂挥发或是有异物混入的现象。
  5.3  地下室底板的防水处理
  地下室底板是整个防水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时先要建立起保护墙,需要对墙体厚度进行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设定在240mm左右,但是可以按照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完成保护墙的搭建后要实施灰土填埋。地下室底板处理时需要确保底板的光滑性,为了确保其具有足够强度,需要对管道底部以及特殊角落进行增强处理,确保防水的完整性。另外,一般情况下防水卷材的搭接长度要控制在100mm之上,但是可以按照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良好防水性。
  5.4  细节构造防水
  重视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细节构造,才能将防水性能做到更好。细节构造的防水包含内容较多,需保证防水设计更合理:特别要注意穿墙孔洞的预留与后凿及埋设件的预埋与后埋。防水性能能否提升,与后凿的穿墙孔洞与后埋的埋设件密切相关,在进行孔洞后凿与埋设件后埋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震动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破坏,防水性能受到影响,产生渗漏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在进行防水施工时,有必要预留孔洞并预埋埋设件,保证维护结构稳定,将渗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另外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扩大,新旧结构接头部位的防水处理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需对接头部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选择有效的防水措施。在新结构施工中,防水施工应确保接头部位处于无水状态;另需考虑新旧结构的差异,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工程出现渗漏问题。
  5.5  混凝土浇筑
  一般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浇筑有三种浇筑方法。一、前分层注入;第二,分阶段分层注入;第三,倾斜地倒在楼层上。向泵注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混凝土坍塌度和较好的流动性,因此在注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振动,以避免泄漏或振动。以浇筑墙为例,首先浇筑地板混凝土,浇筑面积大,厚度大,所以在浇筑过程中,两侧同时向中间浇筑,浇筑时间应在混凝土超凝前控制,采用“二次振动”方法调节混凝土收缩量,在混凝土振动完成后采取平坦、擦拭、压光等措施。初凝后,塑料膜、垫底混凝土结构维修,维修时间必须少于14d;接着,外墙混凝土浇筑,地下施工外墙必须根据500mm的距离倾注层,每层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始凝固时间,为了防止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内外温差出现裂缝,必须在混凝土初始凝固后使用达144d的塑料膜、土工布等,在维修结束后拆除模板,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必须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15°C。
  6  结束语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质量对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及交付使用的舒适性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地下防水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的研究与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考文献:
  [1] 杨振.建筑工程中非固化防水涂料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166~168.
  [2] 高永国.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的施工技术[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9):37~38+49.
  [3] 王智友,王壮,向金鹏.沿江地下通道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3):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2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