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放型应用题的解答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志敏

  开放型用题是和现行教材中“封闭”的应用题相比较而言的,它具有结构不完整、条件不充足、答案不唯一等许多特点。因此,开放型应用题的出现,给学生的解答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开放型应用题的能力呢?为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一些常见开放型应用题的特点总结出了六条解答策略,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条件多余,排除干扰
  有些题目存在着多余条件。如:某校共有学生600人,六年级有120人,女生占全校學生总数的五分之二。这个学校有女生多少人?
  在这个题目中,“六年级有120人”是个多余条件,与解题无关。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排除干扰的解答策略,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找出与解题有关的条件,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以保证解答的顺利进行。这样,还可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条件欠缺,善于捕捉
  有些开放题,条件欠缺。如:我校每位同学捐1.5元给希望工程,共捐多少钱?
  学生看完此题后,会说此题无解,因为条件不足。教师试问,如果要解答该题怎么办?这时学生会很快捕捉需要“全校人数”这个条件。学生为了解答此题,也就会自觉地去收集相关的数据,从而解出此题,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所以对于条件欠缺的题目要让学生掌握善于捕捉的解答策略。
  三、条件不足,合理补充
  在学习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题目———先补充条件再解答。比如:商店运来面粉400千克,运来大米多少千克?
  这样的题目也属于开放型的,答案明显不是唯一的。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只让一名学生补充一个条件解答完毕后就完事的做法。此类题要让学生掌握合理补充的解答策略。只要学生补充合理,就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补充不同的条件,说出不同的解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问题缺少,多元提出
  给缺少问题的应用题提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它会在不同的年级中出现,这类题目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如: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水渠,甲队单独修要15天,乙队单独修要12天完成,                  ?
  所求问题的开放,要求学生掌握多元提出的解答策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道题,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提出的问题肯定会因人而异,而且提出的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可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的要求。这正是传统应用题中学生提的问题千篇一律的做法所无法比拟的!
  五、问题复杂,全面考虑
  有些应用题比较复杂,答案开放。这样的题。要求学生要掌握全面考虑的解答策略。如华强去商店买笔记本和钢笔,共用去40元,每本笔记本3元,每支钢笔2元,华强买了几本笔记本和几支钢笔?
  这样的题比较复杂,解答时要全面考虑。
  A、因为既买了笔记本,买了钢笔,所以40元不是全部用于买笔记本,也不是全部用于买钢笔。
  B、因为笔记本的单价是奇数,而笔的总价和总钱数是偶数,所以买的本数应考虑为双数。解答结果列表如下:
  学生掌握了全面考虑的解答策略,就能使思维空间变大,思维形式变活。
  六、问题拟编,巧妙构思
  编写应用题也是小学数学练习中常见的题型,它的训练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敏度。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巧妙构思的策略。如:一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出示4个单价为1元4角的茶缸和一个单价为7元3角的热水瓶,要求学生编一道应用题,并求出总钱数。
  学生通过巧妙构思,编出了多个应用题。①为了在班上设一个尊师台,班委决定买一个7元3角的热水瓶和4个茶缸(4个任课教师用)。每个茶缸1元4角。问共需准备多少钱?②星期天,我到敬老院打扫卫生时,发现老奶奶喝水用的茶缸有个小眼,于是我准备在压岁钱中取出一部分。买一个7元3角的热水瓶和4个茶缸送给老奶奶,每个茶缸,1元4角,请同学们算一下,我要取出多少钱?等等。
  此类题。计算结果虽然是唯一的,但是它的训练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思,巧妙的说出不同事件的总用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品德教育,最关键的是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开放型应用题的题型多样,解法各异。教学时,要使学生的思维从“封闭”的圈子里跳出来,走向开放的空间,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答策略,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2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