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历史故事中的沉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恩伟

  多年的历史教学使我也积淀了众多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也为自己的教学赢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
  今天要说的是,历史故事再教学研究的角度给我的一点启示:
  过去有一个国王想从大臣中选一个聪明人作自己的宰相,他把臣子们领到一扇奇大无比的门前说:“这是王宫中最大的门,也是最重的门,你们当中谁能把它打开?”大臣们都知道,这扇门过去从没打开过,所以,他们认为这门肯定是打不开的。于是,一些大臣望着门不住地摇头;另一些人则装腔作势地走上前方看一阵,但并不动手,团为他们不想当众出丑;还有人甚至猜想,国王或许另有用意,还是静观其变才是最稳妥的态度。
  这时,有一位小伙子向大门走了过去,只见他双手猛力向大门推去,门被豁然打开了。原来,这扇门本来就是虚掩着的,没有锁也没有插栓,任何人都能轻易地推开它。于是,小伙子就成了国王的宰相。
  面对一扇奇大无比的门,满朝文武望而却步者有之,故弄玄虚者有之,静观其变者有之,唯有一位小伙子勇敢的走上前去,轻而易举的推开了那扇让人感到高深莫测的门,并且还挂印拜相,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说实在的,若论起聪明才智,满朝文武自各有其超凡之处,这是常识,然而,他们何以会让一个毛头小伙子占了先机呢?
  究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韬晦之术在作祟。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隐忍谦让奉为美德。《尚书》中有“必有忍,其乃有济......”,孔子也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老子》更是极力主张“无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几千年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至理名言,固然有其内在的道理,如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忍苦受辱,终成春秋五霸之一;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才有了日后登台拜相名留青史;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拨开浮云见日出......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话出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成语“明哲保身”的原始出处,意为: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可见其思想的源远流长。至于后人们的“枪打出头鸟”、“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保守思想的根深蒂固,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因之也就导致了许许多多诸如那班文武大臣们一样的人,遇事先看清自己周围的情势,权衡利弊、择机而动。而恰恰就是这番左顾右盼、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的当口,机会也就与人们擦肩而过了。这也正是那个毛头小伙子能够得以脱颖而出的机缘所在。
  我们现行的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延续,虽然千百年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但总体精髓没有改变,那就是引导学习者成仁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但是,同样是千百年来的教育也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定式,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几乎把教育和读书给异化了。因而才使得无以计数的读书人每天里摇头晃脑的“幽幽南山,秩秩斯干”,什么“指挥倜傥,颠倒淋漓......”最终他们凭此或位列朝堂或隐迹山林,其中还不乏安邦济世之才,如苏秦、张仪,如诸葛亮、曾文正公等辈。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毕竟只属于凤毛麟角,而更多的则是那班一事当前畏首畏尾,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既想吃又怕烫着”的主。因而使得满朝文武面对一扇轻易就能打开的门却无人敢当这个“出头鸟”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重演着。由此,我们反省一下我们为之努力并竭诚奉献者的教育事业。我们一直都在说要办最好的教育,但是结果却常常难遂所愿,究其实,我们每天所刻意追求的是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按照我们的意愿成为乖乖宝、喜羊羊,而完全忽略了孩子自己本该有的思想,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和机会,使那些原本天性各异、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我们的一番谆谆教诲之后,差不多都变成了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中国制造”,这怎么不令人扼腕唏嘘啊!
  卢梭说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曾读过一篇题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文章,记得那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诗意的文字:“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扪心自问,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叶澜先生所说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也不能说没有,但惭愧的是,我和我的众多同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是否听话、学习成绩是否突出,至于说将来他们走上社会,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否有爱心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并乐于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才智,我们可有多少人认真关注了?
  历史教学给了我更多的从历史故事中检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是否得法,也为自己的工作历史教学实践辟出了更多前行的路径。
  在历史故事中思考,在思考中书写自己的教学故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3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