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演奏心理中预期效应在日常生活及音乐学习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汐

  【摘要】演奏行为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涉及听觉、记忆、意象、想象、联觉、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1]。随着音乐表演领域的不断发展,就现阶段而言,单纯对演奏生理学的研究已经解决不了音乐演奏的所有问题。音乐演奏者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演奏心理对演奏行为同样可以产生巨大影响,很多演奏生理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研究演奏心理得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演奏心理学中预期效应的研究,阐述预期效应的概念和意义、预期效应在生活及演奏中的存在方式、预期效应的分类以及预期效应的应用对乐器演奏的启示。
  【关键词】预期效应;演奏心理;内心听觉;期待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14-01
  【本文著录格式】陈汐.浅谈演奏心理中预期效应在日常生活及音乐学习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03(06):214,218.
  引言
  演奏是要把作曲家的意图通过演奏者对谱子的理解和自己的二度加工呈献给听众的一种艺术。自古以来,音乐学科都是不能够光凭借刻苦的练习达到一定艺术造诣的。音乐训练是一种整体性的训练,应该把听觉训练、乐理知识、节奏感知、音乐表演等各部分融合起来综合学习。演奏虽是属于音乐表演范畴,但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奏家必须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综合的判断和感知。20世纪起,随着对表演艺术的认识加深,人们逐渐明白单纯的技能训练无法概括整个音乐学习。演奏本身是要求表演者在身体各种感官的配合下形成的感觉运动学。演奏除需要眼睛、手和脚的配合,还需要情感与之平衡配合,因此,现在的研究者把演奏研究的对象从单纯的生理研究拓宽到音乐心理研究[2]。本文中我们研究的预期效应就是心理运动学的一种。
  一、研究预期效应的意义
  预期效应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在动作进行前通过先入为主的意念下意识地对身体进行调整,从而起到避免肢体失衡的作用。预期效应是一种神经控制肢体的运动,这种神经活动是脱离有意控制进行的。预期效应出现在我们行为活动中的方方面面。
  (一)生活中的预期效应
  预期效应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我们生活之中随处可见。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吃饭时嘴巴对食物都会产生的试探性适应动作防止自己被烫伤;下楼梯时都会对台阶的高度有一个试探性的动作从而调整身体以防踩空或摔倒;我们在跳远的时候身体都会事先对所跳距离需要输出的力量做出估计,合理使用身体力量,这些都是预期效应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
  (二)音乐学习中的预期效应
  同時,预期效应在音乐中的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键盘演奏琶音时的音区变换,都要让身体进行位置上的偏移,这时候预期效应就会让演奏者提前对要演奏的内容进行预估并调整身体状态,从而保证作品的流利度和完整度;管乐器演奏者开始吹奏前都会调整呼吸状态,对即将吹奏的第一个音进行气息应用上的预期,以免用力不当;练习打击乐器时,由于打鼓的手法和打击位置不同,需要身体对演奏位置提前做出预估,这都是预期效应作用下的结果。
  二、预期效应的分类
  预期本身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运动产生的身体反应。而运动又分大肌肉运动和精细的运动。所以,根据目前的研究我们简单地把预期分为运动系统中的预期及感觉器官上的预期。
  (一)运动系统中的预期效应
  预期可以让演奏者对接下来的演奏有很好的演奏估计,对于音响音色的处理起着十分重要推动的作用。我们在弹奏一首曲子的时候,都会在心里对我们要演奏的下一乐句有一个力量上或者是旋律色彩的判断,以便作品能够更加优美、无瑕疵的呈现出来,这就是预期效应在提高演奏音响、音色效果上地应用价值。
  预期效应同样影响演奏者对力度的判断。弦乐演奏中的落弓、管乐演奏中的吐音,都可以通过预期来提高其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试想一下,如果演奏者对下一句乐句没有预先的判断,那么作品的层次感就无法保障,情感的递进和发展如果没有通过预期来处理、过度,那么音乐也将失去生命力。
  除了独奏需要内心听觉以外,合奏中的内心听觉也是很重要的。两个演奏者在演奏一部作品时,除了要对自己声部要熟练、有一定了解和处理,还要注重声部交融时的演奏默契。合奏时,要了解搭档演奏的长处和短处,注意观察搭档的处理,对搭档的处理有所准备。同时进入声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人的合作,要对搭档的演奏有一个内心的音响构想,然后通过自己身体实践出来。演奏的作品如果没有成员间彼此通过内心听觉的协作恐怕很难完成。
  (二)感觉器官中的预期效应
  1.有意识的预期效应
  有意识的预期包括对旋律走向的预期。当我们视奏一个新作品时,在识谱过程中,很多演奏者都会在心里对即将出现的音响效果做出预估,此时我们的大脑中的神经运动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预期效应的催化。
  感觉器官的预期在识谱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演奏家刚刚接触到一首作品的曲谱时也会对其进行指法、音符、各种表情记号有所预期,这样才能保证初次视奏时旋律的流畅性。比如说在弹奏节奏较复杂且较快的作品时,如果演奏者在视奏时不提前几小节准备,便很难准确演奏[3]。这个现象就是一种感觉器官作用下的预期效应。
  2.无意识的预期效应
  预期效应也是可在无意识情况下形成的,这种无意识反应依靠的是我们先前的音乐经验和听觉习惯。比如当演奏者即兴伴奏时,他们仅仅通过旋律就能对和声效果有内心听觉,然后相应地演奏出正确的音响效果。我们平时在听到一个很不和谐的和弦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对不协和的和弦进行解决,这个就是我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感觉器官预期。
  三、对于预期效应在教学和学习中实践应用的思考
  预期效应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演奏者和音乐教育者来说正确、合理地开发预期效应会大大提高演奏和学习效率。对于演奏者来说,预期的练习不应该只出现在音乐之中,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在音乐学科之中,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识地对身旁的事物进行预期的练习。比如,对于演奏准确度不够的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迁移注意力提升我们神经系统上的精准度,比如平时多做一些接物练习,也可以给自己设置跨度较大的音进行演奏练习,让自己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速,保证手对键盘距离的一个预期;对于节奏不稳的人来说,除了使用学琴者常用的节拍器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多限制他们做事情的时间,比如说,练习规定时间内走多少距离等,让他们对要做的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预期,从而逐渐缩小到在单位节拍内,提高他们对事件的判断力。
  四、结语
  对于音乐预期练习的开发现在国际上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中国的演奏行业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很多。心理现象预期效应的开发和实践对于今后的音乐演奏教育教学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在演奏和教学之中遇到的问题不应该仅仅通过机械练习乐曲来解决,扩宽学习演奏的方法,通过不同维度解决问题才是高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策.钢琴演奏心理结构的解析[J].艺术科技,2017.
  [2]雷娜特·克洛佩尔.演奏艺术的生理心理学津要[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段诫.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黄河之声, 2017.
  作者简介:陈汐(1994—),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现为沈阳音乐学院2017级全日制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