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奖惩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一轮的历史教学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智力,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因此,掌握学生心理以及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从研究“奖惩心理效应”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从而产生对学生影响的一种手段。奖励和惩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自身应该学会也要重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学会合理地使用奖惩手段,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奖惩效应的含义
  每个人都知道奖励和惩罚的生活含义,比如表扬是奖励的具体表现之一,批评是惩罚的具体表现之一。那么从学术角度来看,奖惩以及奖惩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奖惩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手段来发挥奖惩效应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 奖惩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方面,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大不相同。心理学研究表示,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并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评价汉武帝时,教师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并且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表扬性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并产生再接再厉的想法。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知识的枯燥性,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安慰。教师通过言语上和行为上的鼓励,使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历史知识的信心。因此,合理地运用奖惩手段能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 有效控制学生的错误行为
  惩罚作为促进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对于控制学生的错误行为十分有效。在历史教学中,少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因素会做出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比如,不认真完成作业和考试作弊等错误行为。面对犯下错误的学生,教师采取批评的方法往往对于学生改正错误有极大的作用。在学生心中,教师是“父母代言人”,是“权威”。那么,在这种心理下,教师便可以轻微采取惩罚的手段来制止学生,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针对部分性格激动的学生,则需要采取鼓励加批评的方法来劝导学生。惩罚作为一种弱化手段,受到惩罚的学生便会减少再产生做出此种行为的想法,这就从根本上控制学生的错误行为的发生。
  三、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奖惩效应”
  (一) 坚持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表扬、鼓励和信任等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是要鼓励他们的好行为。”否定性评价会使孩子心理不愉快,一方面可能反思问题,努力改正;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弱自信,产生自卑,抑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历史教学中的提问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去运用奖励和惩罚,做到因材施教。
  (二) 表扬和批评要做到公正和注意方式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抱有成见,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犯错要批评,对成绩差的表现好要表扬,就事论事。在表扬和批评时,在具体方式上要讲究实效,以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考虑到学生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情绪易冲动的、脾气较暴躁的学生,可以先表扬再婉转地批评,或延期批评。这要求历史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
  (三) 防止过度奖惩
  大量的研究和教师的经验证明,过多的表扬和惩罚,可能产生相反的后果。一方面,过度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而且也会减弱强化的效果。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往往会产生认知失调,表里不一,甚至染上虚伪的惡习。短期来说,会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但就长期来说,一旦教师不再表扬,学生会迅速失去学习历史的动力,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过度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和反抗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合理运用奖惩效应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结论
  心理学实验和许多的历史教学实践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上进心,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否则易造成“为物而学”的心态。然后“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最后,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需要教师把握好平衡,使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2-01.
  [2]张宜豪,叶炜行.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7(8):123.
  [3]李建华.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2(3):184-185.
  [4]侯枫.试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7(4):186-188.
  作者简介:
  袁宝,重庆市,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7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