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现状与实施举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丰富、内涵深刻,文章以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为例,分析介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临的现状及主要实施举措,对新形势下的培训作了积极、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举措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515064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十多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是集中關注三农问题,强调“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
  推进农业现代化,倡导土地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居城镇化、环境生态化、生活优质化的发展新模式,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的主体性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体,并以此为生计来源,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具体专业技能、相关的经营管理能力,且收入高、获得社会尊重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的农民有着本质的差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更是保证农业后继有人的根本措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建构包容社会和营造更好地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意涵丰富、深刻,直接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兴衰和成败。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现状与对策
  1.1 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刻不容缓  在培训中,发现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年龄较大,很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其常年务农,知识基础差,观念落后,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好奇羡慕,但自身接受运用困难。因此,要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增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意义重大。
  通过培训,让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得以提升,技术技能得到加强,有效缓解了老龄化农业所带来的问题;同时通过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收增效,增强农业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员愿意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并积极引导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农民建立家庭农场,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农民参加现代农技培训的主观热情高,但现实困难和干扰仍需克服  新形势下,农民有着强烈的致富创业热情,对由政府组织提供的免费学习培训持欢迎态度。其强热的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希望通过学习培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提高就业创业的本领。因此,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农民培训,受到政府的肯定,干群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但在实际中发现,培训的现实困难很多,受干扰不少。农民的就业流动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长期性与繁杂性,农民的年龄大、知识层次低、接受新知识难且慢等因素,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很难保证每位学员能贯穿始终的完成培训任务。这决定了农民培训不可能像全日制的学生一样全天候的学习,必须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民的现状,采取弹性学时、半工半读、集中授课与远程网络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指导相结合、模块化教学、强化实用新技术等多项措施,缩短每期培训的时长,加大、加密培训的周期,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培训的效果。
  1.3 培训教师集中专注于授课,跟踪服务亟待加强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先后有120多名教师参与教学与培训活动,其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把现代农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模式、新信息及时向学员介绍和推广,并适应国家对新型农民持证上岗和培育家庭农场主的要求,开展技能训练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向农民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也有效地促进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参加农民培训的都是学校的教师,既要承担在校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又要承担培民培训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时间和精力都是捉襟见肘。同时,由于农民培训侧重技术和技能,其实用性强,技术更新快,市场联系紧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教学培训压力普遍较大。
  授课的教师在认真完成集中教学授课之余,还要走进田间地头,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并利用电话、QQ、微信等通讯联系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但由于不能面对面、手把手的接触和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1.4 农民对培训的要求高,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有效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  由于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学习培训,获得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提高创业致富的能力,因此对培训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农民对贴近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好的知识或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强,培训的参与热情度高;培训时认真听讲,认真记录,交流互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在培训授课的空隙,还会主动围住教师,咨询问题。而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由于枯燥深奥、缺少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在学习培训中有被动应付的现象。
  同时,盐城市南北地域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同一乡镇中,偏远的村庄仍然主要依靠大田稻麦种植,而交通便利的村庄则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较多较好。即使在同一村庄,也存在着多数农民依靠单家单户种养和少数大户发展规模生产并存的现状。而且,要考虑到农民的知识层次低、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的现实。
  这就要求在培训中,要兼顾不同地方、不同产业、不同层次的对象的要求,区别对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方式多元化。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分层分类开展专项技术、技能培训,改进、创新技能培训考核的方式、方法,提高学员的参训率、鉴定的通过率。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主动适应农民,切实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举措
  2.1 传授现代农业的科学与技术,提高农民的农业种养水平  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况。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和专题,逐步推进,对学员进行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总结多年来培训经验、吸收和借鉴相关专业教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形成一系列适合农民特点的专用教材和讲义。教材和讲义编写成手册,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关注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注重实用实效,体现盐城地方特色,紧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趋势。培训中,将这些手册及时发放给农民学员,既作为授课的教材,又可作为业余学习的参考书和指导书。
  因地制宜,调整、改进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对不同的需求。授课时,要求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出新颖别致并具有农时化、本土化的适合当地的实用技术课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案例,为农民讲课。并根据农时、农季,精心编写简明扼要的培训技术资料,及时发放给农民,以普及农业科技、普及关键技术,及时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与经营。
  培训充分利用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随时随地对农民学员进行培训,随时随地对农民学员进行现场指导,随时随地通过远程网络平台等解答农民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通过培训,农民的科学素质、文化素养显著提高,农业的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显著增强。
  2.2 开展实用技术技能训练,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针对当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的实际,开展了以技术技能为主要培训手段的培训活动。着力于“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训练;加大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深入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
  在教育培训中,加强地域产业特色调研,分产业、分行业、分层次开发实用技术和技能,采用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把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技术和技能。通过课堂的讲解和示范、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让农民在生产中得以运用,推动生产,提高效益。
  同时,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和农民的就业需求,选择1~2门职业工种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并开展职业技能的考核和鉴定,让农民获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其在市场中增加一份就业的机会,增添一条致富的途径,加快农民融入现代社会的步伐。
  2.3 宣传惠农新政策,普及新信息、传播新观念,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中,开设了人际沟通与礼仪、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课程或专题,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人际沟通与礼仪的培训,让农民接受新的信息、观念,在现代商品社会展示全新的自我;通过政策、法规的宣传,让农民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引领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养和家庭农场,并熟悉办理流程,维护合法权益,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帮助。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让农民了解网络,了解电子商务,并能获得自我学习的本领,让农民更多地了解市场经济,熟悉市场规律,建立经营的理念,熟悉市场、搏击市场,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2.4 通过项目引领,在产业的发展升级中实现农民的就业与创业  通过调研,学校在一些乡镇遴选水稻、蔬菜、生猪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引进、资金扶持、政策争取,支持和促进产业的发展,在当地形成优势项目,并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培训中,利用项目,结合项目,把新的知识、技术、管理展示给农民,介绍给农民,让农民在思想上接受并认可。同时,让培训的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运行与管理,让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管理落地生根,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和效益,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与升级。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中,促进农民的本地就业与创业,实现脱贫起步、创业致富、辐射带动的梯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5 加强跟踪服务,注重典型培养,实现从农民到职业农民的彻底转变  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指导老师深入到部分学员的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采取面对面、蹲点交流的形式,了解学员的技能运用情况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意向,征求培训学员对培训质量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力求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项惠民工程做得更扎实、有成效。
  同时,注重典型培养,每個培训班选择2~3个典型,班主任和辅导员密切跟踪典型培育的全过程,并形成典型材料。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引导农民创新创业,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创业致富,实现从农民到职业农民的彻底转变。
  3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特定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多途径多方式,多措并举,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不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实现农民的增收增效,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内在、持久的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伟,张红.国内有关职业农民研究的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67.
  [2]李文学.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J].农村工作通讯,2012(7):35.
  [3]陆燕春.保障粮食安全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科教文汇,2011(12):5.
  [4]齐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J].农家生活,2012(3):49.
  [5]张晓山.建立职业农民的注册登记制度培育从事现代农业的主力军[J].农村工作通讯,2012(7):30.
  [6]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环境[J].农村工作通讯,2012(7):35.
  (责任编辑 贾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9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