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山区马铃薯品比试验初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筛选出适宜黔中山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以兴佳2号为对照,将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鄂马铃薯4号产量最高,为2 384.0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4.54%;中薯20号产量为2 217.5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5.84%;中薯8号产量为2 003.9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68%,这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黔中山区推广种植。
關键词 马铃薯;品比试验;产量;黔中山区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0.009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1]。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深受人们喜爱[2]。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3-5]。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6]。目前,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存在品种单一、抗性差、产量低等问题[7-8]。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引进省内外马铃薯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在黔中山区种植的品种,以促进黔中山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的试验基地内,东经105°55′,北纬26°15′,海拔1 397 m,年降雨量796.3 mm,年均气温14.7 ℃。试验地地势开阔,排水良好,无树木、建筑物等遮荫,地面平整,前茬为玉米,土壤肥力均匀。
1.2 试验材料
参试马铃薯品种共9个,分别为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选育的鄂马铃薯4号,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中薯19号、中薯7号、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20号、中薯10号、中薯13号,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兴佳2号(CK)。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5 m,宽3.6 m,小区面积18 m2。采用高垄双行的方式种植,株距0.28 m,垄距1.2 m。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走道宽0.5 m,种植密度为3 970株/667 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种薯在播前按1 000 kg切块用58%甲霜灵锰锌0.5 kg、40%多菌灵1 kg、磷肥50 kg进行混合拌种,切刀用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播种前犁翻整地,667 m2施腐熟厩肥1 500 kg作基肥,施用复合肥(N∶P∶K=15∶15∶15)50 kg,2/3作基肥,1/3作追肥。
1.5 调查项目
田间观察记载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出苗情况、田间长势、农艺形状,田间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当茎叶自然枯黄、基部叶片掉落时,分小区全区收获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以鄂马铃薯4号的产量最高,为2 384.0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4.54%;中薯20号位居第二位,产量为2 217.5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5.84%;中薯8号位居第三位,产量为2 003.9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68%;中薯19号位居第4位,产量为1 916.1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0.1%;其他品种的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最低为中薯13号,减产22.32%。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鄂马铃薯4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中薯20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薯8号、中薯19号、中薯5号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三个品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
2.2 生育期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中薯8号出苗最早,与对照兴佳2号相同,鄂马铃薯4号、中薯7号比对照晚出苗5 d,中薯5号比对照晚出苗7 d,中薯19号、中薯20号比对照晚出苗24 d,中薯10号比对照晚出苗28 d,中薯13号出苗最晚,出苗时间比对照晚29 d。各参试品种成熟时间差异较大,参试品种生育期为62~98 d,对照品种兴佳2号的生育期70 d,中薯5号生育期最短,为62 d,比对照提前8 d;中薯8号生育期为63 d,比对照提前7 d;中薯7号生育期为65 d,比对照提前5 d;中薯20号生育期为68 d,比对照提前2 d;鄂马铃薯4号、中薯13号生育期均为75 d,比对照晚熟5 d;中薯10号生育期为84 d,比对照晚熟14 d;中薯19号生育期最长,为98 d,比对照晚熟28 d。
2.3 植株性状
植株性状调查结果见表4,参试品种中鄂马铃薯4号、中薯19号、中薯20号、兴佳2号(CK)长势好,其余品种长势较好。鄂马铃薯4号叶色和茎色为浅绿色,中薯19号叶色和茎色为深绿色,其余品种叶色和茎色均为绿色。鄂马铃薯4号开白花,中薯19号开紫花,其余品种在本地区均未开花。中薯19号的株高最高,为79.3 cm,其次是鄂马铃薯4号(63.3 cm)、中薯13号(59.8 cm),其余参试品种的株高均比对照兴佳2号(56.8 cm)低。茎粗大小依次为中薯19号(1.42 cm)、兴佳2号(1.24 cm)、中薯20号(1.16 cm)、鄂马铃薯4号(1.12 cm)、中薯13号(1.10 cm)、中薯10号(1.00 cm)、中薯8号(0.96 cm)、中薯7号(0.94 cm)、中薯5号(0.88 cm)。
2.4 块茎性状
从表5可看出,参试品种结薯都比较集中,表皮光滑,块茎皮色均为黄皮。鄂马铃薯4号、中薯19号、中薯7号、中薯20号、中薯10号芽眼深,中薯5号、中薯8号、兴佳2号芽眼浅。鄂马铃薯4号、中薯10号芽眼多,其余参试品种芽眼少。鄂马铃薯4号与中薯10号肉色为白色,中薯7号为乳白色,中薯20号为浅黄色,其他参试品种肉色均为黄色。鄂马铃薯4号薯型为扁椭,兴佳2号为圆形,中薯19号、中薯7号、中薯8号为扁圆,其他参试品种为椭圆。块茎分级方面,大薯率最高的是兴佳2号,为69.0%,其余品种的大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薯20号(60.9%)、中薯5号(55.2%)、中薯8号(54.8%)、鄂马铃薯4号(48.6%)、中薯10号(45.5%)、中薯19号(44.7%)、中薯7号(40.9%);中薯率最高的是中薯19号(49.3%),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薯10号(48.2%)、中薯7号(39.4%)、鄂马铃薯4号(37.6%)、中薯8号(37.4%)、中薯5号(35.0%)、中薯20号(31.4%)、兴佳2号(24.7%);小薯率最高的是中薯7号(14.2%),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鄂马铃薯4号(8.8%)、中薯5号(7.2%)、中薯8号(6.0%)、中薯20号(5.6%)、中薯10号(5.3%)、兴佳2号(5.1%)、中薯19号(1.7%)。田间烂薯率最高的是中薯7号(5.5%),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鄂马铃薯4号(5.1%)、中薯13号(5.0%)、中薯19号(4.3%)、中薯5号(2.6%)、中薯20号(2.1%)、中薯8号(1.8%)、兴佳2号(1.2%)、中薯10号(1%)。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马铃薯品种在黔中山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其中鄂马铃薯4号产量最高,为2 384.0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4.54%;中薯20号产量第二,为2 217.52 kg/667 m2;中薯8号产量第三,为2 003.9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68%,这3个品种的植株生长健壮,经济性状好,抗性强,可进行多点多季试验后在黔中山区推广种植。中薯7号、中薯10号、中薯13号产量低,抗性差,不适宜在黔中山区种植。
参考文献:
[1] 徐元芳,罗亮亮.产业扶贫的贵州实践[J].当代贵州,2017(7):54-55.
[2] 彭慧元,邓宽平,周从福,等.马铃薯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2012(10):110-111.
[3] 唐罴,徐天龙,蒋泽艳,等.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97-98.
[4] 陈云,岳新丽,王春珍,等.十四个马铃薯新品系在晋北地区的产量表现[J].中国马铃薯,2019(5):267-272.
[5] 夏江文,刘绍文,董红平,等.攀西地区冬季马铃薯品比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9):46-48.
[6] 王思见,刘彩平,谭绚,等.贵州马铃薯中晚熟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2014(8):112-115.
[7] 王洪亮.脱毒马铃薯培养技术要点及贵州脱毒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8(2):48-50.
[8] 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等.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种子,2003(5):98-100.
(责任编辑:易 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0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