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情感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鸟儿在风中歌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刘聪的代表作,本文将从作品的歌词及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情感表现来分析《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部作品。
  【关键词】鸟儿在风中歌唱;分析;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44-02
  【本文著录格式】蔡佳艺,冯宏.论《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情感表现[J].北方音乐,2020,04(08):44-45.
  一、了解歌词及背景
  这首作品创作于2000年,是一首抒情性的中国艺术歌曲,也是花腔女高音的代表作,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刘聪创作完成。这首歌曲经常在各大比赛及音乐会中出现,同时也是声乐教材中的必备曲目。作者以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为背景,用一只鸟儿为写照,侧面烘托出人类带给大自然严重污染与破坏,号召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故事以顺叙的方式展开,同样也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鸟儿在山岗上盘旋,它的歌声真凄凉,整个开头的氛围就让人悲伤。在戏剧的氛围中,下一个问题是急切地问:“为什么它不敢飞到自己的村庄?”此时,天空中乌云密布,悲剧的主人在雨中不寒而栗,鸟儿不忍看,它面前树上的笼子里关着自己的新娘,鸟儿对爱情是如此的忠贞,可如今,它无能为力,因为猎人正用枪面对着自己!歌词使用了“谁能理解它的忧伤?”“谁能把它带回故乡?” ,也是谴责,更是祈祷,这是呼唤,一切旨在让人们唤醒自己的良心,寻找人性和善良。如此强烈的形象,如此浓烈的感情,真的是一种典型的艺术。一边阅读歌词,一边令人心碎。
  二、对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这首作品是一首不完全再现的单三部曲式,采用f小调,由引子——A——间奏——B——华彩——尾声几部分构成。引子有9小节,弱起并由钢琴带入一个凄凉、悲伤的感觉,1-4小节用分解和弦出现,运用五度模进手法,配合左手音阶上行,高低声部交替进行,使听众和演唱者更容易进入状态。第5小节出现不和谐和弦,给人紧张、压迫的感觉,也为A乐段旋律的出现作了很好的铺垫。
  A乐段是10-23小节,开始弱起进入主旋律,也预示着故事真正的开始。A段可以简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10-16小节,中弱的力度,运用描述性的歌词“有一只鸟儿盘旋在山岗,它的歌声唱的好凄凉”;第二个层次为17-23小节,情绪急转,与之前产生对比,这里运用模进手法,采用三连音这种节奏型来表现鸟儿的紧张感,三连音起强调作用,也暗示情感的递增,两个“不知为什么”引出A乐段最高音b A,把整段音乐推向高潮;最后重复“自己的村庄”,暗示鸟儿心里的悲痛与无奈。接下来的间奏承上启下,使乐段过渡自然,右手八度上行,左手八度呈半音式下行,不仅加深整体音乐层次,也加强了钢琴音响效果,促进音乐和故事的发展。
  B乐段为33-40小节,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主旋律的开头使用八度跨越,力度记号为f(强),右手钢琴伴奏选择了三连音的不断推进,音与音之间衔接紧密,把声音和情感同时推向高潮。“有谁能理解它的忧伤”这句由强至弱,紧接着又变强,表现出鸟儿的挣扎、无助,拼尽全力想挽救新娘的心情和灵魂深处的悲伤。
  41小节开始进入华彩片段,这部分用花腔的技巧来演绎,多用半音阶出现,对音准要求极高,音域跨越两个八度,力度变化频繁:f-m f-mp-pp-mp-f-ff,在和声布局上多用属七和弦、重属七和弦,调性模糊,钢琴伴奏与主旋律相互交织又相互对应出现,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用连续向上和连续向下的旋律,加上力量和强弱的改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演唱时着重注意音准的变化,这部分能把情感和歌唱技巧发挥到淋漓尽致。
  尾声部分是42-48小节,这个乐段重复三遍“有谁能把它”,在节奏上运用严格的模进,音高逐步上升,将乐曲再次推进到最高音high C,用 f f 的力度再加上5拍的长时值。紧接着最后的歌词“带回故乡”,是它最后的哀求与呼唤!写出鸟儿反抗失败后的凄苦、彷徨,运用反向下行的八度音阶来作为钢琴伴奏,尾音结束在调式主音f上,做渐慢渐弱处理,时值为6拍并标记无限延长记号,这是对歌词的升华,也给听众留下无限的遐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首作品的主要创作特征为:旋律音程先大跳后再以级进的方式进行。
  三、演唱处理及情感表现
  这首作品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声与字”相结合,控制好气息,声音既要有张力又要具有连贯性,A乐段声音力度控制在中弱(mp)和强(f)之间,很多演唱者搞不清力度大小,因此,可以以中强(m f)为标准,m f就是日常与人对话的音量,以此类推。当然,力度的大小主要是通过气息来控制的。弱不代表“虚”,声音永远不能脱离气息。歌者要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鸟儿”,用自然叙述的方式,把声音搭在气上,不用刻意做出音量,这不仅需要横膈膜的力量加上声带自然闭合,还要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特别是到高音部分,要继续保持高位置,声音听起来就会流畅、自然。最后要注意咬字,保证清晰的同时又不宜太重,唱之前可先大声朗读歌词。虽然整首歌曲大线条是连贯的,但字与字之间不要有“滑来滑去”的感觉,要一步到位。华彩部分的半音下行装饰旋律具有很高的难度,而且这部分力度频繁发生变化以及大跳、大连,无疑是对歌者业务水平的一大考验。对此应做针对性练习,慢练,直到能清楚地把每个半音唱好,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气息”,同时也是对真假声转换结合与共鸣位置的考验,掌握这些就能更好地表现情感。
  在演唱中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是缺一不可的,而一位歌者能否做到声情并茂,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联系,阅历丰富的人,情感体验就丰富一些。《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歌的感情基调是悲伤、孤独的,在演唱时,歌者眼睛应平视前方,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象面前就有一只鸟儿站在冷风中,当唱到高潮部分和旋律起伏较大的片段时,神态要严肃紧张一些,有助于带动情感。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切记演唱时不要东张西望,眼神不要飘忽不定,要坚定有力地关注一个点就好。
  在歌唱时,不仅要把字、词唱得清楚,其中的语气也要表现出来,这里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速度、力度、音量这些音乐要素结合歌词进行精心设计,在此过程中勾出每一句歌词的重音。在表现重音语气时要活泼灵动一些,与平缓的部分作出鲜明的对比,这样层次就能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这之中,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与演唱心得,根据情绪变化来改变音色,控制音色的协调性,使其伸缩自如,音色的统一能帮助歌者更完美地刻画出鸟儿这一主题形象。
  作曲家刘聪在创作时提到,当你演唱这首作品时,如果你只能联想到呼吁人们禁止捕杀鸟类这一角度,那歌曲情感所体现的深度和力度还远远不够,也不会有触动人性的东西,如果把捕杀鸟类这件事当做一种人间悲剧来看,那么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会有更深层次的一面。就像平时大家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这首歌更深一层可以理解为:即使地球上大部分人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下,世界上还有千千万同胞正在受着被压迫的生活,还有多少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法挣脱!这种深层的情感可以在旋律行进中通过整体演唱情境展示出来。另外,只有把鸟儿的悲剧上升为人间悲剧,才能彰显出人类内心的深沉与无奈和承受不幸遭遇的那种悲剧效果,同时也能真正把这部作品演绎到极致。这能真正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他的文化积淀。所以,深层次地理解这首作品,抓住作家所要表现的内涵,将大自然的悲凉升华到人生悲剧这一层面上,才能将这首艺术歌曲真切地演绎到位,情感才能完全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吴凤菊.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赏析[J].黄河之声,2011(14):16-17.
  [2]高渝君.初探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情感处理与演唱技巧[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3]李保珍.刘聪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赏析[J].齐鲁艺苑,2012(1):47-48,62.
  作者简介:蔡佳艺,女,河北唐山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冯宏,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