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远期生存质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远期生存质量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01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动脉狭窄直径≥70%,依据是否行介入术分为介入组及药物治疗组,治疗出院后随访12个月,并给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介入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介入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1..02
  脑血管病现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人数近160万,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50万例,脑血管病幸存患者为750万例,每年因脑血管病产生的医疗费用约400亿元人民币,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占据腦血管病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将可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随着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脑血管病的介入术已被医学界所重视,它对于重度血管狭窄的血管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可恢复其供血功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其临床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探讨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01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动脉狭窄直径≥70%,依据是否行介入术分为介入组及药物治疗组,介入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43~72岁,平均(51.17±8.96)岁,血管平均狭窄度(5.17±1.03)mm;药物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50.98±8.75)岁,血管平均狭窄度(5.15±1.09)mm。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平均狭窄度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治疗
  住院期间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内容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出院后,嘱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口服12月后随访观察疗效。
  2.2 介入组治疗
  住院后给予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手术治疗,术前3 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术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口服12月后随访观察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
  评定急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意识、上下肢运动、感觉、凝视、共济失调、语言等共计15个方面,每一项目评分在0~4分之间,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佳。
  3.2 疗效评价
  依据NIHSS进行评分,NIHSS评分下降90%~100%为痊愈,NIHSS评分下降50%~89%为显效,NIHSS评分下降15%~49%为有效,NIHSS评分下降小于15%为无效。
  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12个月后,介入组NIHSS评分为(3.75±1.05)分,药物组NIHSS评分为(9.25±1.98)分,介入组疗NIH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介入组患者痊愈30人,显效18人,有效17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为95.6%,药物组患者痊愈10人,显效14人,有效20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为84.6%,介入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6 讨 论
  近年来,脑血管病已超越心脏疾病及肿瘤疾病,成为我国成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第一位原因。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降低,而在中国却逐年增长,已成为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2]。
  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分为药物、手术介入两种方法。药物治疗不能改善已经出现血管狭窄的管腔,治疗的理想结果是控制血管狭窄程度不再加重,而血管介入手术不仅能有效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更可以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3]。
  综上所述,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广青.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78-179.
  [2] 陈 琨.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比较[J].微创医学,2016,11(2):167-170.
  [3] 吴水平.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3):308-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