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全能型人才。数学知识一直被视为比较难学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和其它学科相比,跟生活实际联系并不大,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很多学生反应数学知识比较难懂。但是,数学知识的教授不只是为了学习计算等能力,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教师要灵活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创新知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让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有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策略 基本原则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时期,数学的特点就是逻辑性强,但是理论知识理解起来还有点晦涩。小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7~13周岁之间,所以,即使小学数学的知识面涉及并不广泛,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将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那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模式,现在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小学课堂上。
  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集中学生注意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小学生自主创造和自主发现的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呈现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现象,而是将课堂再次归还给学生。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之后,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就会吸收比以前更多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越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在教师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质量。每位同学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程度不同,对数学兴趣也不同。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状况,为日后的课程的开设方向奠定基础。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先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成功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欲望。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所学的内容。
  每位学生由于在之前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所以导致了其个人身心发展能力的不同。反映到现实情况中,就是人们所说的“偏科”现象。数学是“偏科”现象中出现率较高的一门学科,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仍有很多小学生表示对数学不懂。这样的现象就是由于上文所说的,学生在发育阶段所接触的教育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擅长于逻辑思维,而另外一些学生擅长感性思维,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正确引导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比如,有的同学思维逻辑能力比较弱,那么教师就要在课程设置来弥补这一点。比如,将数学问题变成一则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选择小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将逻辑性很强的提纲内容变成可爱的童话故事,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个人思维逻辑能力较弱的缺点。这就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优点之一。
  教师要注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如上文所说,由于学生的年龄普遍较低,学生的性格是很活泼开朗的,他们没有办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除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数学知识是一门和趣味性恰恰相反的学科,但是教师要通过教学手段来降低数学知识的枯燥程度。每个问题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要环环相扣,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这样的话,就能保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是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由于小学生还有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时候融入趣味性问题,可以使学生不自主地进入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同时也弥补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因素。
  在增强趣味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设置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在学生接受小学教育之前,幼儿园老师就是通过游戏设置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他们比较熟悉比较适应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传承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带来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脱离教室这个学习场所,选取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来进行内容的开展。场地的更换,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因此产生兴奋、好奇等情绪。当教师所选取的场景与想要开展的内容高度一致的时候,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就会变得更加逼真,有利于教师对有效问题情景创设的开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多变的环节设置来丰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内容。互动性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之一,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不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对立的情绪。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对于学生来讲数学知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这是数学知识普及的良好开端。同时,学生通过辅助完成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而获得相应的技能,这也是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案
  “百分数”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表示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之一,因为“百分数”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大,所以教师单纯地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收益甚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先在桌子上放置两杯相同质量、相同材质的纯净水,两杯水中都没有任何添加。这两杯水就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代表的是“10”。然后,再取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与盛水的杯子没有任何差别。杯子的要求就是从杯口到杯底横截面积相同,高度相同,密闭。然后,在里面放上食用盐,两个杯子放入的食用盐的质量不同。如果将横截面积一样的杯子,从上到下均分为5份的话,那么第一个杯子内放入一份量的食用盐,第二个杯子则放入4份量的食用盐。充分搅拌均匀之后,请两位同学来品尝一下这两杯水的味道。很明显,一定是放了4份量食用盐的那杯水更咸。然后,由教师引导着将水和盐换算成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就会得出,相同分母下,分子越大,数值越大的结论。
  这个问题创设方法的材料常见、过程简单,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实现。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案未必要多复杂多华丽,如果有简单明了的方法当然最好,因为问题创设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吸收知识。对于创设有效问题的选择来说,跟生活实际的联系越密切,学生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因为由于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所以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成熟。所以,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选材跟生活实际的联系越密切,学生进入状态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结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受教育程度,将难懂的数学知识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说采用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就一定能将学生带入状态。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感染力,正如上文所说,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因为学生年龄小,所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并且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将数学知识教给学生。
  參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佚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C]//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6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