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懂得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更容易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然后通过活动方案的设计、授课内容的补充、相关策略的实施,会使学生走向新的成功,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践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组织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保证其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如此一来,后续教学工作的推进才会变得异常的顺利。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以前,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很难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教师盲目组织的课堂活动,给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何改善弊端现状呢?笔者认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很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去除学生抵触的情绪,然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另一方面,它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人才培养计划得以实施,助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是一举数得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学习数学抽象知识的原动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就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保障。优秀的数学教师,会放弃灌输指导办法,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会活跃着课堂气氛,引入趣味元素以及新颖材料,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还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运用相应手段,积累解题经验,潜移默化中渗透先进的育人思想,最终,让问题情境更有创设意义[1]。比如,教学种植问题时,教师不妨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动画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光头强砍伐树木太多,所以森林面积不断下降,树木数量不断减少,这样一来,环境不断恶化,熊大、熊儿,还有其他小动物都怨声载道。光头强因此醒悟,决定种植小树苗,让荒山变成绿洲。光头强种植树木,每个树木之间的距离为10米,他这次准备了500棵小树苗,此时所面积是多大呢?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计算,如果以10棵为一排,那么又需要多大面积?教师通过学生所喜欢的动画片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在问题提出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动画情节中,帮助“光头强”完成计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情境的有效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利用问题有效教学,能帮学生打开思维空间,锻炼探究能力。教师有必要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根据他们的认知情况,加入小游戏,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体现课堂逻辑性特点。比如,教学“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班上选出几位同学,每一位学生都代表一个一百以内的数字,当教师说减法时,大数字可以吃掉小数字,获得一个新的数字,说到加法时,小数字可以吃掉大数字,获得一个新的数字,在这样的反复中,留出最后一个胜利的同学,学生在这样游戏的情境中,通过快乐的游戏方式就掌握了一定的数字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以游戏的心态进行技能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场景,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观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之后产生矛盾,从而进一步对实物产生疑问。另外,还需要依据小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于教师自身来说,需要对其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需要对小学生了解知识的范围进行了解,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对数学知识进一步产生共鸣,这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和关注的问题[2]。比如,小学生在对面积单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1平方厘米的单位,对数学课本进行测量,在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个标准单位比较小,就会激发学生对其思考和研究,并且对数学课本进行翻阅,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深入的研究,然后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保证学生能够对平方分米和平法米单位合理的运用,从而有效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在对知识认识上的分歧,建立合理真实的情景,保证学生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想办法解决。
四、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按照课本内容授课,需要以教材学习为基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感到亲切,还要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讲解“加减乘除”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同学们我们每天喝的水都是李师傅送的,那么谁知道李师傅每天要给学校送多少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纷纷去搜索相关数据,他们发现没桶水净重为18千克,而每个教师和办公室每天需要一桶水,全学校一共有20个班级和5间办公室,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开始计算,并且纷纷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分享出来,在学生熟悉的情境当中,学生们都好奇李师傅每天送多少水,使其求知欲不断得到激发。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断巩固学生的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必须从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在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分工、合作、討论等手段,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3]。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特意创设情境:课前由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分工:一把剪刀,一张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硬纸板,直尺,草稿本。上课了,按照活动小组就座,教师导课后,学生进入实际操作。首先每个小组剪下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按高剪下一只角,拼成一个长方形,结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继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人人动手,不时交流,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展示操作成果。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当他们发现实践的结果与定理一致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不能忽略数学书本内的主要知识,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深度认识,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充分了解、合理运用,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姜夫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9-50.
[2]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A,2017(2):79-80.
[3]史建春.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3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