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处处有数学。而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的数学知识,计算是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数学的应用不但在生活中,而且深入到科学技术领域。不管在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还是在信息通讯、航天技术等科技领域,数学计算的知识都必不可少: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汽车、飞机都是通过软件的计算来运行和控制的。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田间地头都离不开计算知识。因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问题情景创设,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有效问题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60-01
一、有效问题情景创设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简单化、直观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全面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初期,要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走进学生内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统计与归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对学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症下药,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本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
1.要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问题情境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问题的设置必须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一定要紧密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来设置。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最终目标[1]。如果问题情景的创设脱离课本的教学内容,最终会是适得其反的效果。
2.教师要在建构过程中善于选择问题。难度过低,创新性较低,形式单一死板的问题不能被用作有效问题的建构中,这种问题与建构方法不应再运用于小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学生对数学的主观学习行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数学有效问题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再以教师引导,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生个体主动积极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与目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
3.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联想与思考。教师在讲述三角形的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由一个问题:太阳能的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进而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实际中找到数学问题的本源,发现数学的本质。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兴趣之所在,并能联系教学内容,运用其教学智慧合理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放低姿态,与学生多沟通。减少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压力,教师若想营造科学活泼的数学学习认知课堂,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行为,教会学生全面思考问题,遇到问题要提出来,然后分析研究,直到该问题完美解决为止。教师要有灵敏的洞察力,快速发现学生思维方式中存在的漏洞,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要拘泥于眼前环境,学会深度思考,在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在数学授课过程中,对于课堂基本知识,教师要及时巩固,积极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基础知识相当于楼房的地基,只有打好基础,学生的学习和质量才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才更加显著。教师在课堂温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对该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以后继续配合教师。在该过程中,若有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教师要给予其理解,宽容的态度,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5.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课堂洞察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味地以灌输为手段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新奇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认知方式发生转变,教师顺势向学生讲授新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认知刺激,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好奇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初期,首要任务就是对接手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认知。问题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贴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丰富化,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6(4):92.
[2]刘双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与建议[J].新课程导学, 2017(10):231-9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