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科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应用。尤其在此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将其与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6-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34
  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还会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产生对于数学问题的交流动机,并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的环节高效解决问题,将教学目标深入到实践中,从而呈现精彩课堂。这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为笔者针对问题情境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情境的相关概述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指的是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深度体验、从而唤起学生记忆与联想的具体情境。在情境中学生会深入思考、不断分析,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更具学习动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激励,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日后自觉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情境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搜集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身边事物,将其作为教学素材,从而使情境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必须将问题情境转移到某个学生乐于接受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这样方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更具学习欲望,从根本上达到情感与认知方面的双赢这一目标。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尽可能小而细致,同时也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并适当的增加难度,启发学生的智慧,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一致[1]。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及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逐步达到问题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总而言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要体现有效性,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这样方能体现其应用价值。
  (二)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总结学生感兴趣的颜色,而后实施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情景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还应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归纳,从而设计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考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需要在问题情境中融入内涵,使之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数据及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情境中不断思考,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与矛盾,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提高认知,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还可在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不断累积知识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出问题时必须尽可能以启迪学生思维为目标,从而提升学生智慧[2-3]。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案
  (一)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加生活化
  数学来自于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到问题情境创设环节,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具生活气息,从而展现问题情境的生活化特色。
  例如,在教学百分比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对物品含量以及成分作为百分比一直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对成分研究之前,教师需要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而后要求小组内的学生均要由家长的陪同及协助下完成某物品成分含量的调查工作,再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报。学生在充分调查的过程中必然会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生活调查过程中明确数学课程与生活两者间的紧密联系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将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生活质量[4]。小组成员在物品成分调查时可将化妆品、果汁以及药品等相关成分的含量与百分比数提供给教师,在阐述相关数据时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调查内容的理解,从而体会到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还能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间接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圆柱体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认真、细致的观察,在观察过后列举身边与圆柱体相关的物品,强化学生对于圆柱体知识的认知与思考,并了解圆柱体的概念,吸收并汲取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
  以上实践活动将会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发现数学知识的奇妙,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问题分析及解决的环节,投入其全部的精力,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还能强化对于相关数学原理的认知及掌握。
  (二)使问题情境创设更具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个性大多活泼好动,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大多数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也无法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选择应用极具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乐于并积极参与数学情景创设活动中,在玩乐中汲取有价值的数学精髓与营养,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5-6]。
  例如,在教学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游戏的方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加强对于分数这部分知识的认知,还能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内容。要求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物品,而后在班级内选择两位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拿到一个物品,在此之后,教师需要提出相关的问题“这个物品如果想平分给五位同学,那么应该怎么分?”学生在拿到物品后将会集中其全部注意力,针对性地分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在分析的过程中会深入思考。此时,这两位学生可以向其他同学求助,探讨最终的划分办法,将其作为分数知识的引入方式,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自然而然地将分数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被一定程度的激发,产生求知欲,进而表现出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将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过程评价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环节,要求数学教师引入丰富的教育理论,如观察法、案例访谈法以及文献法等等。以上分析方式都可以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加科学、有效。在日后的教学环节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创设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证问题情境的设置效果,但是,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意识到问题情境的设置效果很难转移到试卷層面,学生的成绩无法有效提高[7]。所以,教师必须进行评价设计,对问题情境的运用情况实施评价,客观、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明确学生参与问题情境的主动性,再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熟练度,将以上几点因素都充分体现在过程评价中,结合评价的最终结果,从而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案进行改良、优化,使之被学生所接受。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使之更具数学思维,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分析及观察,从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为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铺垫。
  参考文献:
  [1]付光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J].读书文摘,2017(1):100.
  [2]刘其旺.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11):96.
  [3]蒋淑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8(8):108.
  [4]李怀红.和学生一起“触摸”数学——小学数学建模的点滴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5(7):42.
  [5]何辉博.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6(19):87.
  [6]滕家娟.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6(10):334.
  [7]冯润莉.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学周刊(中旬),2014(6):104.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曾早红(1981.6— ),女,汉族,福建龙岩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概念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