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深度学习模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語文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只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过渡到发展学科思维以及素养。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教师需要运用深度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高素养、发展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B-0076-02
  深度学习,即深层次学习状态,源于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指向学科素养的学习模式。初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教师需要追求高层次的教学质量,不能只关心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形成、思维的发展与完善。这不仅是当前的教育趋势,更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深度对话,促进思维发展
  深度学习,是一种侧重于意义和理解的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趋势。想要实现深度学习,其基础条件是促进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三者的对话。通过对话,能够实现交流、促进理解、达成共识。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师不能只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思维能力。因此,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深度学习,教师需要用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态度和学生进行深度对话,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老王》一文时,其中一个难点是理解老王的人生境遇。在文章一开篇,作者就塑造了一个“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的人物形象。这种经历是学生无法感同身受的,所以成为了一个阅读障碍。为了突破这层障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对话,让对话促进深度思考。比如,从“活命”一词入手,让学生思考老王的生命状态应该定义为“生存”还是“生活”,而这个可以作为学生思维的启发点。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自发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认为,老王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可怜人,所以谈不上生活,只是勉强维持生计;另一派则认为,虽然老王处境困顿,可是他依然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所以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的人。此时,教师提出质疑,“如何支撑你们的论点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回归课文,纷纷从文本中找寻答案。有的学生找出了以下例子:“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他认为,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觉到老王的生存境遇是十分艰难的,所以老王的生存状态的确是为了“活命”而“活命”,谈不上是生活。还有的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他认为文章中描绘的老王,虽然处境比别人艰难,但是从来没有占过他人便宜:“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通过这些描绘,可以感受到老王的人格光辉,虽然贫穷,却有自己的生活坚持。在这样的讨论中,教师进行梳理、并总结:这篇课文中,老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底层人民的形象,他处境艰难、生活困苦,可是他依然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并不是为了生计连良心都丧失的行尸走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老王是一个“生活”而不是单纯“生存”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文本实现了有效对话,学生对人物形象、文章内涵的理解也走向了深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深度对话,才能实现深度学习。通过提出一些具有讨论、研究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对话中与文本、与作者达成理解与共识,从而落实深度学习。
  二、专题学习研讨,实现深度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专题研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开放性、思考性、建设性是这一模式的特征。所谓“专题研讨”,顾名思义是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进而达成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主完成阅读、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寻答案、实现深入思考。笔者认为,专题研讨最有利于落实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强调的恰恰是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的深入。通过专题研讨,这些都能有效实现。
  专题研讨一般基于教材单元,由某一个主题入手,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内的课文,实现探究和研讨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从文体入手,通过分类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实现专题学习,如小说专题教学、散文专题教学等等。例如,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其中收录有《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这四篇散文。其共性在于,这些散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以人物为中心的散文,教师可以开展“人物专题散文”研讨活动,让学生将这几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中的共性以及异同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不只是人物的塑造手法,还能学习到散文文体的核心知识,比如写作方式、记叙角度以及手法、人物鉴赏、阅读模式等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将对这几篇人物散文产生全新而深入的理解认知,从而宏观把握散文的特点以及写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四篇课文都是如何展现人物性格以及形象的?有哪些相似处、不同处?这几篇散文从写法、叙事角度看存在哪些区别?从哪里体现?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将产生更为深入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专题研讨,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趋势下,学生将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寻者。这一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学习状态的不同、学习效率的提升,会驱使学生走向更为高效的学习之路。
  三、培养人文素养,促进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侧重的是素养、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传道”,同时也需要促进思考;既需要解惑,也需要鼓励发现;既需要授业,同时也需要引导。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探索。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需要优化语文课堂,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才能实现深度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对课文情感的领悟以及内涵的解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背影》一文为例。这是朱自清的代表作,集中刻画了“父亲”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写出了天下最平凡又最不平凡的父爱。在课堂上,教师就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思考、在诵读中体会,从而强化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感悟与理解。比如,在诵读了第二遍后,有的学生落下了眼泪,只因为他从父亲买橘子这段想到了自己在外地打工的父亲,想到了除夕夜父亲大包小包拎着东西回家看望他的场景。那时他不懂这种情感,直到读了这篇课文,才体会到父爱的深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落实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深度学习,需要的是沉浸与感悟。一味追求速度、多元化、形式的课堂,很难触动学生的心弦。在新的教育理念趋势下,教师需要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总之,深度学习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创新、意味着高品质的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自己定下更高的要求,让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田,而不只是流于表面。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学科素养才有可能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晓晓.借助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教学[J].学语文,2019,(6).
  [2]吴楠楠.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考试周刊,20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