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阅读能力 提升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珊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小学数学内容概况起来是数与形的结合,它的表述逻辑严密,语言抽象,这要求学生读懂材料中相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并能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材料中的本质意义。那么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呢?
  一、创设氛围,激起阅读兴趣
  数学文本内容一般比较枯燥,抽象,不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情境图和形象语言开发出生动的数学故事,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参与数学阅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无穷。
  (一)研读教材,感受阅读兴趣
  现在的教材编排,增添了大量的图文、图表等,增设了“你知道吗”“知识链接”等阅读内容,旨在加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选取难易适度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潜能,保持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体验阅读趣味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是学生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基础。在教室一角开辟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读本和画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阅读欲望,感受数学文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无处不在。
  二、指导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到了中、高年级,他们基本会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用这些方法来指导阅读学习的效果,不会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方法指导。
  (一)引导课前预习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埃德加·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有自学的能力,课前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前通过阅读课本对新知识的初步了解,找出不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研讨交流,学习总结掌握知识。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前预习阅读,結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制定预习目的,提出一些在阅读过程中应思考的预习提示题,设置简单与预习目标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用于学生自我检测,最后鼓励学习写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二)注重课内自主阅读,夯实数学语言
  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细读、精读、巧读”相结合,计算教学时要细读,读出算式,读出法则,读出算理过程,厘清算理;如教学“除法”先根据图中隐藏的信息分析平均分3人包含的意义,导出算式48÷3,再结合分一分的过程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怎么分?剩余的表示什么意思,又如何进行分?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读一读的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
  在概念、定义、公式教学中要精读,要反复咀嚼,准确理解。如教学“分数与除法”时,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因为这类型的题贯穿整个分数教学,很多学生很容易混淆,难于区别理解。我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通过比较,学生能正确区分每段长多少米?就是2米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2÷5=2/5。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是把全长2米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1/5。通过对比精读分析中学生对“分数和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巧读,循着知识脉络初读感知,围绕知识点画出关键词重读,找出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最后针对知识疑难点研读,求解答,得发展。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淘气的房间长3.5米,宽3米、高3米。除去门窗4.5平方米,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先让学生初读整道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这题要利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再引导学生细心阅读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除去门窗的面积,把题中隐含的内容补充读出来,房间的下面不用贴上墙纸,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求哪些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读题要养成边读题,边联想的习惯,努力将题目中的文字叙述化成鲜明的图案,让题目中的生活情境清晰地影像在你眼前,联系生活来领会文中的关键句段,理解更容易。教学中只有做到“三读”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阅读效率。
  (三)加强课后温习阅读,培养思维能力
  学完新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是学生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而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就是阅读课本。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本“数学整理本”,指导学生从“学会了什么知识?”“用了什么学习方法?”“知识的重难点是什么?”等方面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知识点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制作表格、等形式进行系统整理,使他们非常清晰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巩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强化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所学化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要想阅读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教师帮助学生自觉制定阅读计划,一段时间后反馈学生阅读情况,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帮助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纸、刊物、书籍等,以课内阅读带动到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
  把数学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1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