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不仅是儿童发育关键时期,也是儿童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灵活、巧妙地应用绘本故事教学,能够更好地贴合儿童的认知,吸引儿童进行学习。但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应用绘本故事,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绘本故事 教学效果 人生观价值观
  绘本其实就是图文并茂的叙述故事,是一种图文与文字结合的读本,文字数量较少,主要以图画为主,非常适合年幼的儿童。这种绘本非常受儿童喜爱,甚至有部分成年人也非常喜爱阅读绘本故事。绘本通过图画与文字讲故事,可达到无形传授知识的效果,并且有利于小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直接影响小学生的个人价值观。
  一、让绘本故事变得更为灵动
  《道德与法治》教材篇幅有限,教材中的绘本并不如专业绘本精细,颜色方面不如人意,现在使用的教材已经有部分改善,但是整体精美程度依然不如专业绘本。但教材中的绘本依然蕴含着大量关键信息。但是,如一味地依靠教材进行教学,虽然可以吸引学生,但是并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到最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教材中的绘本进一步丰富、细致、精美,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相关图片、视频、动画、幻灯片等展现绘本故事,从而打破教材中图片数量有限的缺陷,进一步丰富故事,让故事变得更完整精彩。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事物的发展全过程,化静为动,让抽象具现化、形象化,让深奥的道理通过精彩绝伦的故事简单的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充分的想象力,理解绘本故事中的深刻含义,促进小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情感交流。比如在讲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时《风儿轻轻吹》时,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图画,放映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观看绘本故事的同时,感受到微风从耳边吹过,感受风安静、高興、愤怒、生气的样子,了解风的多种形态,甚至可以将儿童引入相应情景中,品味故事的同时,引发共鸣。
  二、引导小学生自主解读绘本故事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充分利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自己去解读绘本故事。大部分绘本故事都非常简单,小学生可自行解读。教师可在指导小学生自行阅读绘本故事的同时,锻炼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通过绘本故事引入本次课堂的教学主题,辅助小学生产生联想,充分理解绘本故事中的主题,从而掌握本次课堂的教学主题。比如,在讲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将小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向小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才是幸福的家?”指导小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绘本插图,在观看过程中动脑子,分析绘本插图中“家”的概念主要表现,进行这样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可促使小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充分达到课程引导的目的。其次,小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绘本插图,可充分锻炼小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问题解答能力。但是,为了保证小学生能够从正确的角度观看绘本故事,理解绘本故事,教师必须在小学生自行阅读之前,帮助小学生理清图片的结构,让学生带着正确的三观去观察。去学习,才能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佳效果,才能避免小学生三观不正[1]。
  三、角色扮演,让小学生走进绘本故事
  想要让小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绘本故事中的内涵,就必须让小学生充分理解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绘本故事,才能让小学生学习到本次课堂的精髓内容,才能让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小学生健康生活,正确行为,积极三观。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时间,在小学生初步阅读绘本故事后,随机挑选小学生,扮演绘本故事中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展现绘本故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比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不做小马虎”中,教师在丰富《马虎危害大》这一故事后,可以让小学生扮演机械工,在安装或检修火车时,没有拧紧螺丝,导致火车在飞快奔跑过程中螺丝送掉了,最后造成很多人伤亡。通过情景扮演,让小学生明白“马虎”对自己、对周围人的伤害。同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小学生自己的“马虎”事件引进来。比如,前一天教师提醒第二天要戴红领巾或某一件东西到学校,但是第二天小学生忘记带,导致罚站或罚抄等。让小学生带入自己的生活,分析发现哪些不必要的事情是“马虎”事件[2]。
  四、重视绘本故事留白,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基本上每一个正版绘本都有留白,多数以省略号或问句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绘本故事留白,或是自己创造绘本故事留白,引导学生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明白某一些事情是不可以的,需要纠正的。比如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第三单元第12课的“早睡早起”这一课时,教师可在小学生解读绘本之后,提出问题“若是晚睡了,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呢?”而后,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让小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回答相关问题。比如“晚睡了,可能不想早上洗漱,导致嘴巴臭、脸上脏”“上学会迟到,会让班级扣分”“来不及装好书包,要用的东西没有带全,影响上课”“忘记带作业,导致受批评等等”。然后,教师再度提出问题“那是不是应该做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此时,小学生自然能够明白早睡早起的必要性,可初步树立早睡早起的意识,可促进小学生健康有规律的作息,促使小学生早睡早起,合理规划自己的
  时间。
  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绘本故事,可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可更好的凸显教学主题,可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李丽.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9,(46):141.
  [2]肖莲青.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绘本故事的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8,(35):266-2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6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