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感恩教育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钟桂兰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古老的说法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学会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事情。 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如今独生子女家庭逐步增多以及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的很多初中生不懂得感恩,真正的问题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加和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目前,许多初中生不知道如何感恩,也不以感恩的态度对待父母,家庭和社会。 那么,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如何引导初中生在道德法治教育中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美德,并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呢?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和教学经验,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谈一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感恩教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204-02
前言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他们懂得感恩并学会如何去感恩。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在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感恩不是在人一出生时就诞生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在社会生活和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中学德育和法治教育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举行感恩教育班活动,让学生在讲述与感恩有关的故事中学会感恩
在中學德育和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父母和亲戚如何照顾自己,或者老师如何关心自己的小事,让学生们可以回想起自己周围的人帮助过自己的事情,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给予的爱。只有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了爱时,他们才能知道自己一定要去报答和感恩。没有意识到别人的爱的孩子会对这个社会充满敌意,还会有被全世界遗弃的感觉。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就出现畸形,甚至会犯下一些罪行。因此,让孩子能够认识到他人的爱是非常重要的。经常让学生讲述亲人、老师甚至不认识的人对自己做出的关心和善举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感恩的品格。
例如孩子可以在班会上讲述自己生病时,家长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能够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能让孩子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在这种安全感中,他会懂得父母是爱他的,他也会理所当然地去爱自己的父母。在他长大之后父母生病了,他也会去照顾父母,而不会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社会现象。
二、教育学生爱是相互的,没有什么理所当然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许多父母都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无论孩子们想要什么,父母都会尽力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会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形成的依赖心理,别人爱我理所当然。我想要什么,就该给我什么,所以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感恩。当一个人觉得世界上的每个人爱他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他就不会知道他应该用同样的善心去对待他人。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们明白,所谓的爱是相对的,没有人应该为你做任何事,如果你想让别人继续对你好,那么你必须用同样方式回馈善待你的人。否则,这是一种不平衡的爱。当爱的两端不一致时,没有人愿意继续付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当我们认为他们的爱是理所应当而不去感恩他们,反而是经常让他们生气甚至是伤害他们,那么父母也会对我们感到失望,让他们觉得这种努力付出是毫无意义的,也会对我们失望。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爱是彼此互换的。只有了解这个原因,孩子才不会一直索取而不懂得感恩。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中培养他们感恩的品质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仅凭讲述一些大道理是远远达不到最终目的的,作为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师,我们要明白,这种口头教育远远就不如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来得更有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更能让他们体验到父母的辛劳。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锻炼自己做家务的能力。但是现在,许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可以为其包办。即便最简单的家务也不会让他去做的。以腾出他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写作业。一个从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孩子是很难懂得去感恩的。相反,他们会变得更自私,缺乏家庭责任。他们不会理解父母的艰辛,也不会懂得自己应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履行自己的职责。生活中的桩桩小事是最能锻炼一个孩子的,从小事做起,去学着感恩父母及老师,将感恩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四、让学生拥有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
感恩不只是限于对父母,老师的爱。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助都是感恩的范畴。感恩的意义不仅限于其自身的一个狭隘的圈子,感恩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社会的任何角落。我们的希望工程,大家帮一人的社会募捐等等类似的善举,都是大范畴里面的感恩。这种感恩和父母的养育在意义上是平等的,这个恩典也一样需要受到恩典的人能够知恩图报反哺社会。
比如,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那位向国旗敬礼的男孩,那位拥有高大背影的谭千秋老师,他们的感恩之心、他们的英雄壮举,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还有那群冒着余震、冲锋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官兵,他们的日夜奋战、抢险救灾的精神让所有人感动,更让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熏陶教育。又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实在让人感怀。
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逆境,身怀感恩之心,才能感受到强烈的敬业情怀。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责、自身的价值。当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他们的事迹既感动人心,又鼓舞激励着我们,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最美的一面——善良。就如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从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但他能知恩必报。他勤工俭学每月50元的报酬,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学校发的300元特困生补助,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2400元留给了系里的老师……最后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选择到贫穷山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其实这也许算不上多么伟大的选择,但是却感人至深。因为他做出这个选择唯一的原因就是感恩,用感恩的心去温暖大山里没钱上学的孩子,让贫穷不再成为限制他们读书的阻碍。而他,也在支教中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结束语
培养初中生的感恩之心,是每个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担负的重任。不仅要体现学生的思想中,还应该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上,不仅要感谢父母和老师,也要感谢整个社会。一个人心怀感恩之心、常修感恩之德、常行感恩之事,才是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同时,懂得去感恩生活,既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世界与个人之间关系的体现。如果人人都存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会更加和谐友善,人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韦秋梅.浅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1)
[2]王辉,陈虹.浅谈在感恩教育下的初中生学力提升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4):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