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开启《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征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艳萍

  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各国都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体制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断追求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才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单位是个人,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个人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学生也应当如此,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发展,成为一个有素养的公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参加社区、街道的志愿活动:清洁社区,清扫垃圾,清除墙壁上的广告贴纸;服务孤老,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服务;收集社区的废品,废物利用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开展宣传保护活动,宣传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资源的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走上社会,在社会上进行实践调查。这种调查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社會,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对社会生活了解得更为深刻。
  (二)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载体,增强学生的文化修习
  《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部编《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高度契合。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发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合理使用情境体验式教学,增强文化修习的趣味性
  例: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学生对规则的作用、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不好理解,教师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编排小品《候车室里打手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体会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帮助学生领悟: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就是尊重彼此的自由和利益。这种趣味横生的情境体验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让学生体验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是简单、空洞的理论说教,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
  2.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发表交流。例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一框“学习伴成长”第一目“打开学习之窗”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学习”、“每个人都要学习吗?”、“成年以后还需要学习吗?”等问题后,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对学习的界定,搜集整理自己成长过程留下的照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分析、交流、讨论,明晰了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如何做人。也就是生活即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最新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效的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使用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事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以地方教育资源为载体,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演讲、办板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焦裕禄精神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也可以请模范人物到学校作报告、挖掘身边的感人事迹,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中华美德万年长。
  1.利用榜样效应,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热情
  模范人物的事迹大多是反映孝敬父母、舍己救人、艰苦奋斗等中华传统美德,请模范人物到学校作报告,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激起学生向模范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写小论文,阐述学过这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后的感受,以及如何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使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2.课前开展“弘扬焦裕禄精神”播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生活中涌现出许多学习焦裕禄的道德模范。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的模范事迹,或者是自己做的好人好事,在课前五分钟在班级里讲述,与同学们分享。让焦裕禄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浸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并不是假、大、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实实在在的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道德修养。
  3.把兰考正能量事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见贤思齐
  事实胜于雄辩。在日常授课中,要把平时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契合点高的美德事例引入课堂。例:在讲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十课“平凡与伟大”时,可向学生讲述兰考县一名80后青年袁某用身撞停一辆车把上挂着一名两岁女童、眼看就要撞上路边房屋的失控电动三轮车,救下女童,而他自己则被撞晕倒在地上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人只要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平凡人照样能有出彩的人生。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校的德育课,担负着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落实课程目标,为使学生健康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努力奋斗。正所谓:“道法”教学路漫漫,立德树人是关键;核心素养为引领,多种渠道育栋梁。
  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行动研究》(JCJYC18092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0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