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慧榆 白福臣

  摘 要:广东省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有助于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运用区位熵法对广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分析;以区位熵值作为因变量,产业特性和区域特性作为自变量,构建了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位熵;产业特性;区域特性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其有效成分,进行海洋药品与海洋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及制造活动,有着技术含量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广东省毗邻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有助于提升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助力实现海洋强省,乃至海洋强国。
  贺灿飞[1]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受到产业特性和区域特性两大机制相互作用的影响。沈金生、付秀梅等人认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特性有资源、资本、科技、人力资源和政府政策等因素[2-3]。区域特性是指,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等要素的特性。Krugman[4]认为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是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因素。贺灿飞[5]在对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布的研究中,发现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产业集聚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市场化程度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
  本研究借鉴上述研究成果,测度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水平,从产业特性和区域特性两个维度,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集聚水平低的成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1.1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1.1.1 产值总量递增但发展乏力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2009年至2018年间,总产值增长近七倍。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如图1所示。然而,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在国内前两年具有竞争力,2011年后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下降,从侧面说明广东省的增长速度缓于国家水平,增长乏力。
  1.1.2 产业布局广阔但仍需培育 在广东省规划下,形成了“一带六湾五岛群”的发展布局,实现海洋经济充分发展。广东省欲打造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同时培育珠海、中山、阳江、湛江等地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实现产业的均衡化布局。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粤东和粤西地区生物医药龙头企業较少,大部分企业产值低且分布分散,产业布局有待培育加强。
  1.2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势
  1.2.1 自然资源禀赋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南端沿海,面朝东盟贸易区,拥有陆地面积17.98万km2,面积广阔,市场潜力大。大陆海岸线总长度4 114 km,海洋资源丰富。据广东年鉴统计,广东省海域拥有海洋浮游动植物共826种,各类生物2 125多种,是孕育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温床。
  1.2.2 产业基础良好 医药制造业为广东省的新兴产业之一,海洋生物医药属于包含关系,因此医药制造会为海洋生物医药奠定基础。据广东省药监局数据显示,广东省的药物制造企业共572家,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据广东省年鉴,医药制造业在近五年间,保持着年均约9.2%的同比增长率,在制造业中保持前列,发展前景广阔。此外,广东省医药制造业已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全流程覆盖的医药制造产业链体系。综上,广东省医药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能够为海洋生物医药筑牢根基。
  1.2.3 政府层面重视 广东省政府在近十年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创新产业基地。代表性的工程项目有累计投资45.5亿元的广州国家生物生产基地和预计投资100亿元的深圳坝海洋生物业园等,均为生物医药技术研究和创新提供集聚平台,促进科研人才与信息要素流动,降低融资门槛,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层面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鼓励生产主体,促进产业集聚,发挥集聚优势。
  1.3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劣势
  1.3.1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上文虽提及政府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但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上看,政府扶持力度仍然不够,政策效果也不够明显。高投入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性,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注入,作为新兴产业,更离不开各方的培育。就以《十二五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而言,重点建设项目共125项,其中与海洋生物医药相关的项目共三个;项目建设总金额约86千亿,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相关约51亿,占比约0.59%。而《十三五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显示,重点规划项目共111项,其中海洋生物医药相关的项目共五个;项目建设总金额62千亿,与海洋生物医药相关约102亿,占比约1.64%。从上述数据可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虽逐渐受关注,但投入力度仍待提高。
  1.3.2 传统制药企业积极性不高 传统制药企业是指以中药等为研究基础的企业。广东省传统制药产业发展比较悠久,基本形成产业集群,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知名的传统制药企业有广药集团、国药集团等企业,均市场份额高,美誉度大。然而,目前传统制药企业的研究方向仍是中药源领域。传统制药企业对海洋生物医药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海洋生物医药的特性所致,由于研究领域新,成果少,基础薄弱,研发资源投入大,对企业而言负担大。二是中医药市场的高额利润,据商务部数据,我国中医药市场总额突破3 000亿元,因此强势企业能够获得马太效应。
  1.3.3 智力储备有待加强 智力储备是海洋生物医药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人才则是关键因素。智力储备主要分为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从业人员两环。一方面,人才培育是行业发展的储备军。与海洋生物医药相关的专业有:药学专业,下属专业海洋药学、药物分析学等。就药学大类而言,广东有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强校。但省内尚未有高校设置海洋生物医药直接相关的专业,难以培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行业从业人员是拉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目前,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数较少。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是引进与激励政策不到位,吸引力不足。   2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2.1 产业集聚测度的方法
  本文用区位熵法,反映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情况。区位熵(LQij)为地方专门化率,其值与集聚程度呈正相关,若区位熵大于1,则说明该产业在某一经济范围内集聚程度较高;若区位熵小于1,则该产业在某一经济范围内集聚程度较低。区位熵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LQij=qijqj/qiq(1)
  在本文中,qij表示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增加值;qj表示广东省生产总值;qi表示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增加值;q表示中国生产总值。
  2.2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考虑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由此选取生产总值作为变量来反映该产业的集聚程度。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8年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根据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9-2018年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区位熵值均小于1;且数值小,均保持在0.1上下,说明省内目前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专门化优势不突出。
  3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分析模型
  3.1.1 模型构建 本文参考贺灿飞[1]的观点,把区位熵值作为因变量,产业特性与区域特性为自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LQij=α+βX1i+γX2j+ε(2)
  上述公式中,X1i代表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产业特性;X2j代表广东省的区域特性;ε代表误差。其中X1i、X2j具体表达式如下:
  X1i=λ0+λ1HR+λ2Science+λ3Policy+γ(3)
  X2j=μ0+μ1lnPGDP+μ2TD+μ3Urban+μ4Market+δ(4)
  3.1.2 变量选取及量化
  3.1.2.1 产业特性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的特性。本文引入人才资源(HR)来反映产业的高技术需求。人才资源在本文中为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与科学研究产出直接相关。至于资金投入,对于新兴产业来说, 则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投入,所以引入政策支持(Policy)和科研投入(Science)两个变量体现这一特性。政策支持即政府对该产业的投入金额,科研投入用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额来衡量。
  3.1.2.2 区域特性 根据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区域增长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的形态。本文引入经济规模即人均GDP的自然对数(lnPGDP)和城市化水平(Urban)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发达的地区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要素流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本文使用交通通达度(TD)来测定广东省的交通状况,即公路和铁路长度之和与省域面积的比值。市场化程度体现在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协调上,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力量就会流向高利润的产业。本文用市场化程度(Market),即非国有资产投资占广东省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衡量广东省的市场化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计量模型的指标变量如表2所示。
  3.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8-2017)、《广东统计年鉴》(2007-2017)。由于2018-2019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尚未公布,为保证样本容量,因此数据年份跨度为2007-2016年。
  3.2 实证分析
  为消除量纲影响,本模型对含有单位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在计算计量模型时,为防止多重共线性、自相关等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广义差分法,优化模型的拟合度。结果显示DW值为2.24,在数值2附近,说明自相关基本消除,即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不存在相关性。F检验值较大,且P值为0.03,小于0.05,说明模型显著性较高,拟合度较好。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非国有资产投资占广东省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从结果上看,在产业特性中,各项系数相关性总体较低,体现出广东省在技术培育与资金上对企业吸引力不足。人才资源(HR)对广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较为显著,回归系数为正。说明科技人员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助于产生知识溢出,带动科技成果在区域内的传播。衡量投入方面的两个变量科研投入(Science)和政策支持(Policy)的回归效应为负,与预期估计不符。造成这一结果原因是目前企业投入与政府支持力度不强,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投入费用压力大,回報期长,投资吸引力低;政府产业园区规划不周,导致企业分散。
  从区域特征上看,经济规模(lnPGDP)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方向为负,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但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粤西、粤东以及粤北地区经济竞争力,较珠三角强市弱,因此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省内分布不均。交通通达度(TD)系数为正,表明广东省交通建设优越,有助于推动产业集聚。城市化(Urban)回归系数为正,且在本模型中对产业集聚作用最显著,说明城市化的提高能够吸引企业入驻,布局在更多城市,形成相对集聚。当前广东省的城市化进程达到70%,有助于培育需求,提高人们对海洋生物医药的接受度。市场化程度(Market),集聚作用效应为负,与预期结果不符,表明市场仍希望流入到能更快速获利的产业中。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从产业分析和区位熵测度结果上看,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较低,尚未形成产业集群。通过计量模型可知,广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重视人才培育,补足“投入”短板,政府增强作用,鼓励企业投资等。根据上述结论,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4.2 政策建議
  4.2.1 强化政府作用,助推产业发展 对于新兴产业来说,政府的正外部作用尤为重要,政府应在制度、政策和规划上予以鼓励。在制度上,政府要完善市场规则,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法律体系建设。在政策上,给予企业资金融通、税收优惠等,降低企业费用负担,吸引企业入驻。在规划上,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方面缩小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特别是珠三角以外地区,完善基础设施,鼓励核心发展区域带动落后区域发展。注重在粤西、粤东等区域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加大政府投资,指引生物医药企业落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4.2.2 鼓励企业投资,增强主体活力 海洋生物医药处于起步阶段,助力发展,免不了各方的投入。对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来说,企业是极为重要的细胞,应把企业作为切入点,鼓励投资。广东省内具有良好的医药基础,领军企业众多,可从龙头企业着手,鼓励企业投资,如建立实验室、申报创新项目等,产生羊群效应。针对中小型企业,应着重解决其资金不足的痛点,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可扩大“抵押物”篮,如信用、项目抵押等,降低海洋生物医药融资门槛。同时,也要让企业认识到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是漫长的,企业要有耐心地实现这一过程。
  4.2.3 注重市场培育,扩大居民需求 消费的提升对生产有正向作用。通过培育市场需求,对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推广以及普及,增强消费者对于新兴产品的信赖,有利扩大市场需求,倒逼扩增生产。可利用专家效应、新媒体宣传等,建立辟谣机制正确引导。此外,政府也应将合规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使居民用更低成本享受海洋生物医药的创新成果,保有扩大消费群体。
  4.2.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智力支持 人才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应建立和完善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对产业发展智力支撑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尤其是涉海高校,应根据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和调整专业设置,为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专业型与应用型人才。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设置多元化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扩大人才存量。此外,优化人才质量,可实行校企对接,共同育人,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提升人才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能力,为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4.2.5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可谓海洋生物医药之“根”,也是目前广东省的短板所在,因此政府和企业,都要注重海洋药物的研发投入。如建立海洋药物研究平台、制造与评估研究中心,同时配以大型仪器设备等,进一步完善海洋生物医药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成果转化各流程的全创新链条,增强研发能力,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
  参考文献:
  [1]
  贺灿飞,朱彦刚,朱晟君.产业特性、区域特征与中国制造业省区集聚[J].地理学报,2010,65(10):1218-1228.
  [2] 沈金生,杨冠英,张杰.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要素的贡献测度与配置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02):243-247.
  [3] 付秀梅,李晓燕,王晓瑜,等.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6):205-211.
  [4]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3):483-499.
  [5] 贺灿飞,谢秀珍,潘峰华.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08(03):623-635.
  (收稿日期:2020-06-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5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