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微微
摘 要:模块化教学以技能培训为中心,强调能力化和实用性,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有针对性的独立单元,对于学生提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能够有效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够推动中职院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职业道路的选择。文章探讨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4-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06
中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为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具有针对性,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模块化教学顺应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中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对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的人才。
一、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这一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设置了相应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体课程体系以学科为导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相关的课程都更加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自成体系的情况。部分课程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孤立脱节的状态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分工和接口的不明确促使学生机械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实,而且当下的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依旧存在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情况,同时也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吸收当下较为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另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活动较少。由于学校设备的不完整或者是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非常少,造成学生仅是在理论层面掌握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方面的知识,而技能操作能力严重缺失,不符合企业对机械人才能力的要求。在能力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学生步入社会,走入一线机械制造领域很难适应岗位需求,会严重阻碍职业的发展。更何况,中职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更是初步接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操作,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一味传递机械理论知识和构造原理,很难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更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实际演练和工程设计相关内容的引入,加之部分中职学校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一)创新思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改革的目标,首先要在思维上进行创新,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为适应当下行业的需求,应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理论和实际操作存在脱离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了加强实践和理论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丰富实训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中,以原有的教学任务为基础,增加项目驱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自主分析的方式来完成有关任务。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難,没有完成相关任务,教师要注重任务之间的融合,在恰当的环节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意见。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获取有效的操作方法,强化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认识,从而提升实践能力。要注意的是,具体应用现场教学法时为保证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需要构建完善的模块展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扎实基础,掌握各个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工具种类、性能以及使用原理,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开发思维,以便更快、更有效地消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实践相关要领,从而推动教学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劳动素质。因此,实际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道路,同时掌握市场动态,明确当下经济市场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改革计划。从中职教学本身来看,由于招收的基本都是初中毕业生,在相关专业知识上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综合素质薄弱,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他们当下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避免由于过于复杂的教学内容设置而引发的不适,从而降低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兴趣。为了能够让中职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提升专业能力,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初步介绍简单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的原理和价值,掌握相关的基础工具种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学科素养,充分认识到这一专业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拟订切实可行的实践培养计划,从最基本的工具操作入手,逐步递增知识难度,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和操作要领之后,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协作实践来完成一项机械工艺规程的编制,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设置最终要保证学生的能力适应行业的要求,成为职业发展的动力。所以教学改革需要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设计优质的机械制造专业模块化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编排最适宜学生接受的内容。另外,教师要时刻关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行业的变动,不断整合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全面帮助中职生提升综合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强化校企合作效果
模块化教学的理论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工科专业更加强调方法技能的掌握,所以模块化教学改革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平台,以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需求。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由于中职生缺乏实际经验,基本从未接触过机械制造工具,如果不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很难想象机械制作设备中的具体结构,更难以灵活运用。面对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以学校现有的设备指导学生。在设备现场,真实了解相关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完成基础信息的认识后,在教室内展开相关原理的分析以及有关方法的指导,进而分组开展实践教学,对各个组织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测绘、组装等相关操作,进而根据操作来画出相应的机械装配图。这种直观、亲自尝试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并从中不断解答疑惑,弥补理论上的缺失,对于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校企合作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提升应用能力的有效选择,但是当前很多校企合作制度并不完善。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基础知识,难以形成知识的转化和灵活运用,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内容受重视程度较低,提供实践的岗位并不多,中职学校和机械制造企业来往不密切,从而阻碍了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真正的能力难以得到发展。而且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即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为改善这一状况,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学校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安排多种岗位来实践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块内容,强化综合能力,满足市场对机械人才的需求。
(四)明確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模块化课堂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知识非常薄弱,很多能力发展不足,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较为复杂,且操作性强,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必然要结合现实情况和教育要求来明确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模块化课堂教学体系。首先,教师要从多方面求证机械行业领域对这一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进行明确的定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面向基层、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针对这一目标,在日常教学中要构建综合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模块的分解,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组合,通过巧妙的搭配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在突破课程界限构建模块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机械专业对学生能力、素质以及基础知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范围内相关的教学活动整合成不同种类的模块,每种类型的模块对应相应目标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完成一个模块之后,要保证获取足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而继续下一个模块的学习。模块和模块之间要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以此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目前,中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更阻碍了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因此需要加大对教学的改革力度。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保证课程体系满足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平台,强化校企合作,以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学改革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构建完善的模块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程福海.探究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改革[J].考试周刊,2017(80).
[2]许泽银,徐强,蒙争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2).
[3]王春蕾.试论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6(24).
[4]张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考试周刊,2017(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0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