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大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内外部风险与危机丛生,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被淘汰,由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以重大风险为导向,增强规避风险,实现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自我审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通过组织管理结构的持续优化和生产模式的优化升级,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新时代开辟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现状的道路,实现稳定发展。
  关键词:重大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
  一、企业在重大风险导向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质上就是企业运营与管理工作的延伸与拓展,是对既定工作流程的补充和深化,加速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敦促企业审视运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及工作人员组成,从而在预防重大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科学性,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从容应对市场中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其次,有利于企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运营与发展的最基础工作之一,决定着企业当下的运营效率与未来的发展上限,由此,在重大风险导向下推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深入分析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并通过与自身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对比,确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最后,有利于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最终目标。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提高运营与发展上限的基础和前提,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竞争中,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各业务组成的改进与完善,实现对风险与危机的良好控制,强化企业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
  二、重大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重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其中重要基础就是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是主要环节,信息沟通是重要条件,在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和健全内控体系方面尤为重要。对此,进行以下探讨。
  (一)内部环境的整体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应对重大风险,切实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引用案例来说明内部环境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安然事件为例,安然曾是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其拥有2万多名员工,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00多亿美元。2001年突然申请破产保护。导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倒闭,首席执行官及财务官被联邦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安然内部环境出现严重问题,包括重视短期业绩,做假账;虚假的报表业绩,欺骗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社会责任观念严重缺失;企业文化腐朽,融化在员工的思想里,支配着员工的行为,导致管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些问题给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伊利事件也证明了内部环境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伊利曾是国内乳业的行业排头兵,2003年收入高达60亿元。2004年6月,伊利公司独立董事要求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资金流动和巨额国债投资进行审计,8月,一名独立董事被临时股东大会罢免,12月,公司董事长等五名高管因涉嫌挪用公款谋取私利已被逮捕。其内部环境出现的问题是管理层可能违规经营,涉嫌挪用公款;公司治理架构出现漏洞,公司曾忽视独立董事提出进行特别审计的要求,并且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罢免了这名独立董事。由此说明,该企业现阶段存在着内部环境组成各主体对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并逐渐成为阻碍企业实现组织机构改革、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最大桎梏之一。
  (二)风险评估的意识薄弱
  风险评估的意识薄弱,是限制企业实现稳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长虹公司为例,曾作为中国彩电业的模范,创下了年净利润20多亿元的辉煌业绩。长虹公司在上市以来,曾是国内股市中的绩优股,2004年12月,长虹发布了10年来的第一次预亏公告,亏损主要源白对收账款户(美国APEX公司)的坏账准备,从1998年开始该公司已累计拖欠长虹货款高达4亿多美元,根据长虹公司对该公司资产进行的估算,预计收回的资金只有1.5亿美元左右。APEX公司看起来辉煌,实际经营上存在诸多问题,拖欠了国内多家DVD制造商数千万美元的货款,如此一家劣迹斑斑的企业,却作为长虹公司对美出口最大经销商,这已经为企业巨额损失埋下了隐患,其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形同虚设,这实在是一个巨大风险。这说明长虹公司对主要经销商的运营情况缺乏进一步了解,应收账款环节存在管理漏洞,没有树立坏账风险意识,企业对运营风险掌握不足,最终导致长虹的巨额应收账款的产生,使企业在上市的十年以来遭遇重创。风险评估的意识薄弱,导致企业在日常生产与运营活动中不能够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风险规模估计与应对策略制定的能力较差,极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应对突发的重大风险,惨遭市场淘汰。
  (三)信息沟通的效率较差
  加强信息沟通在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是保障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条件,能够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帮助企业识别市场发展机遇与风险苗头,实现企业稳步发展。然而,有很多企业忽视了信息沟通的作用,以一汽大众为例,从2007年至2010年,一汽大众有170多辆非商品车信息未及时人账,纪检部门将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带走调查,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其在信息沟通方面主要问题是该公司曾通过插件程序,阻断了汽车销售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影响了公司年底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导致企业损失。还有华源集团事件,华源集团是1992年创办的,成立十多年以来总资产一路猛增到500多亿元,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快速扩张并购,业务拓展至全新领域,实现了短期内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跃居成了中国最强大的医药集团。2005年,国家要求财政部对下属国有企业进行运营情况调查,华源集团不以为意,并未重视,银行借款到期后也未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导致借款无法偿还,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贷危机。在信息沟通方面华源集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华源集团高层缺乏沟通意识,导致公司补救措施行动迟缓,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各部门信息沟通效率较差,未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危机,导致企业巨损。这说明如果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工作流程中各节点间的信息沟通效率差,这会阻碍企业整体工作的开展与综合实力的提高,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三、重大风险导向下推动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建议
  (一)整顿内部环境,认识内控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应对各种重大风险的根本之策,因此,企业要将内部环境建设、提升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作为第一要务,以点带面,在重大风险的导向下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企业应该从战略发展规划的高度m发,提升内部控制在各项职能工作中的地位和优先级,通过成立内部控制独立部门或工作室的方式,实现专人专责;第二,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通过社会招聘与校园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平衡输血式引才与造血式培养;第三,完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向工作人员传达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工作人员开展内部控制的实务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制定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奖优罚劣,提升工作积极性。
  (二)立足发展现状,开展高质高效的风险评估
  首先,深入分析时代和市场发展现状,并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其次,学习行业内外高质高效开展风险评估的典型案例,在前期科学分析与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提升;再次,基于经验总结和案例学习,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工作规范,为风险评估实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切实提升效率、质量,减少实务;最后,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估工‘作考核标准,积极听取工作总结和实效反馈,保持对风险评估制度、流程的常态化更新,以保证企业及时发现风险、处理风险,获得持续发展。
  (三)密切工作联系,提升信息沟通效率
  为应对重大风险,切实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立足发展整体,密切内部各职能工作开展的关系,提升信息沟通的效率与质量,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从战略发展层面深化重视。企业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发布文件以号召内部开展工作协同,并通过OA系统、内部微信群等多种方式,提高信息沟通在工作人员心中的重視程度;第二,进行内部职权的优化重构。立足发展现状,进行内部工作职权的重新划分,明确权力范围,以减少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的权力丢失、滥用和重复的问题;第三,增强内部各组成部分开展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常态化开展员工大讲堂、内控专家进企业、工作交流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工作人员对信息沟通效率重要意义的认识,并通过开展轮岗、一带一帮扶等方式,提升信息沟通的能力。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行各业所面临的风险势必会不断加大,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各企业的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基于此,各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将重大风险导向贯穿始终,推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而虽然企业在重大风险导向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但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必将对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战略性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英慧,李四平,刘丽.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以A公司为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7):53-54
  [2]李淑兰.大数据智慧风险防控支撑体系的构建在推动企业健康运营中的作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9 (16):142-144
  [3]侯力纲,沈嘉诚,潘俊.战略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以乙工程咨询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8(29):109-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0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