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使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五大要素,因此,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全面性等方面的评价也需要从这基本的五大要素入手。企业在详细分析内外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不断完善内控评价体系,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当前国有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面还存在着评价主体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评价方法选择不合理、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根据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完善内控评价制度,健全内控评价体系,确保内控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内涵
  内部控制评价就是指企业以自身的运营状况为基本依据,从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体系入手,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流程进行分析、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内容就是内部控制五要素,其在实际评价工作中,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加大关注力度,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下,对企业内外部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分析,以此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衡量指标之一,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1]。由此可知,国有企业不断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对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独立性不强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需要首先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就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在通常情况下,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也就是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但是,国有企业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组织结构建设与优化方面还存在不足,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缺乏较高的独立性,内控评价工作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与影响,内控体系的构建也会受到阻碍。首先,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与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不全面,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内控环境建设重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企业领导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忽视了内部控制内容,导致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另外,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内部控制部门与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际执行内部控制以及内控评价工作时,由于自身权威性与独立性不足,经常受到其他部门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干扰和阻碍,这也是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独立性不强的重要表现。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合理
  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在详细分析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符的内部控制評价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很多国有企业还是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思想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还是遵循传统的机械模式,导致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脱节,无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状况进行科学的有效性评价。在传统理念下,定期评价是最常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该方法按照企业规定的时间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时间基本不变,评价过程无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到积极的督促作用,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还有部分国有企业采用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员工的参与度较低,尤其是基层员工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发挥,这不仅不利于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也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应用[2]。另外,很多国有企业对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忽略了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内部控制评价效率与质量都无法得到较大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
  国有企业中对内部控制可以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多,股权、财务、税务、资金、融资等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各种要素都会对内部控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必须在充分分析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确保所选择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可以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与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但是,国有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存在指标选取不合理,指标设置单一等问题,无法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全面性评价,导致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化提升发挥积极作用[3]。比如,X企业是从事剧院管理的文化类企业,但是企业在选择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参考的是制造类企业的标准,按照这种模式建立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时,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的考量,选择的指标只能体现出局部性情况,无法对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起到重要作用,这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落实非常不利。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内控评价主体的独立地位
  在内控评价工作开展之前,国有企业充分了解自身内部组织机构建设、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等状况,明确内控责任主体与内控工作具体负责部门,以及该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其次,企业领导与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内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基本制度等基本工作的重视,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加大对全体员工的宣传力度,增强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与积极性,促使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来,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意识[4]。第三,企业还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监管制度,设立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企业重要领导担任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使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断增强,避免其他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造成干扰。另外,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内部控制环境良好,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国企管理层与全体员工的重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国企的领导与管理层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评价对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意义,促使企业高层加大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支持。同时,国企需要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全体员工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评价意识与积极性,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改进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首先,国有企业应积极抓住互联网与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控制评价中去,丰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促进内部控制评价水平不断提升。以X国有剧院管理企业为例,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需求量快速上升的背景下,X企业的业务量逐年快速上涨,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有效提升内部控制评价效率,确保内部控制评价质量不受快速增长的业务量的影响,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而内部控制的评价也必须向着互联网的方向发展,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系统之间的衔接,提升信息收集、传递、沟通的效率,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同时,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嵌入经过量化处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加强对企业内外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5]。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明确各具体环节的风险责任,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与管控体系,通过前移内部控制评价关口,促使内部控制评价与内控管理制度有效融合,以此推动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另外,国有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绩效考核机制等基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合理运用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三)优化内控评价流程
  内部控制评价流程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开展的基本步骤,完善的内控评价流程应包含评价方案的规划与制定、评价活动的实施、评价结果的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意见的反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改善工作的跟踪验证等基本环节。首先,在规划并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范围、阶段划分、时间等基本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指导。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开展之前,企业的领导与管理层还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对于其中的不规范之处进行及时修改、完善,使内部控制评价流程的规范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企业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实施手册,将内部控制基本要素包含在内,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规范指导,确保内部控制实施到位。其次,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与严格审批,确保内部控制评价活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使内部控制评价活动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内部控制评价流于形式。第三,在内部控制评价之后,企业需要进入评价结果分析阶段,分析的重点应放在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认定等层面。在认定、分析、细化内部控制缺陷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价,找出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促使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不断提升。第四,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将评价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各部门应在积极分析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召开内部控制评价讨论活动,公司人员积极反馈意见,促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第五,企业还需要对各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改进工作进行跟踪,验证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各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改进工作状况。
  (四)规范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也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企业要想促进内部控制评价的科学性不断提升,就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需要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这是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基础。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选取应以能否客观评价企业的风险状况为基础,因此,评价指标需要在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体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国有企业需要在遵循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选取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在选择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的结合内外部环境与自身的经营特点,确保评价指标与企业实际紧密相连。当前,比较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含内部控制五要素、各因素的具体细化因素以及关键控制点这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6]。比如,内部控制活动这一级指标下,包含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货币资金、经营活动、原材料采购等二级指标,而融资活动这一二级指标又包含融资政策与企业战略的联系、融资活动是否经过授权审批、融资业务处理的合规性等三级指标。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在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先构建判断矩阵,然后计算指标的权向量,再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出各级具体指标的权重。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具体指标的权重之后,企业可以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企业高管、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组成专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团队,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打分,并计算分值,得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分值。然后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向管理层与各部门反馈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3.科学分析评价结果
  国有企业在得出内部控制评价分值之后,还需要根据得分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客观、详细的分析,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与不足,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参考依据。以X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环境分值为77.81分、风险评估为83.84分、控制活动为71.83分、信息沟通为76.97分、监督管控得分为83.84分。由此可知,X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监督管控方面表现良好,处于较为良好的控制状态,而且上升空间较大,通过企业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建设,这些方面的改进将更为明显。但是,X企业在控制活动方面的表现只是处在正常状态,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活动执行力度,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效果,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执行到位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效果,而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需要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员工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不断落实,但是,企业的财务、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无法保证内部控制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得到具体落实,可以保证及时落实到位,也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如果无限制的强化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将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有鉴于此,X企业应详细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找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主要风险点,明确内部控制的重点,根据具体的风险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强化内部控制活动执行力度,推動内部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必须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从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出发,加强风险评估与内外部监督,增强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力度,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升内部控制评价效率与质量,促使企业不断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相茹.论完善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路径[J].财会学习,2019 (19):232-233.
  [2]姚大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2018 (22):267-268.
  [3]徐清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2017 (7):152-153.
  [4]潘瑾.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探讨[J].财会学习,2017 (21):251-251.
  [5]汪永忠,牛哲.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7 (1):16-18.
  [6]周映红.基于BSC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3):143-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8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