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谷立勉
摘 要: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控建设可以助推国家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建立行为规范、廉洁高效、运转协调的服务型单位,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良性运转。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事业单位服务效益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财务内控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加强财务内控可以对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控,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发挥服务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策略;探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设起步相对较晚,部分管理人员对其重视度不够,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虽然政府部门下达了有关政策性文件,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比如针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关键性岗位,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如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财务内控工作各环节具有联系性,某一环节管控不足,则会影响整体内控效果。
(二)风险管控体系相对薄弱
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对于风险的管控存在滞后性,没有从事前进行预测、并在事中进行防范和控制;未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不能及时发现和披露业务环节的风险,常常给单位带来损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存在重购轻管的现象,虽然采购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但是对于固定资产购置后的日常管理、折旧、报废处置等环节缺乏明确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没有定期进行资产核查,造成资产闲置。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财务内控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提升全员财务内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加强内控文化宣传,在内部发放《财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引导全员学习内控相关知识,提升对财务内控的认知;组织财务内控交流会,探讨单位财务内控的实施方向、实施目标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通过加强内部宣传和学习,使全员认识到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明白财务内控管理与事业单位、部门、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走出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思想的束缚。
(二)加强收支管理
收支业务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内控的重点环境。第一,加强收入业务控制。对于收入业务实行归口管理,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由财务处进行归口管理,统一核算,禁止私设“小金库”,设置账外账;制定和完善收入内部管理制度,作为收入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各业务部门的收入项目进行明确,确保各项收费项目符合规定;对于各项收入要及时入账,做到应收尽收。对于不相容岗位要进行分离,事业单位要对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主管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如出纳负责根据业务处室记录的会计金额开具发票收取款项,同时将收入录入应收账款系统,会计岗位结合出纳的记录,对合同、发票记账联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结转收入,并编制记账凭证,主管会计再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后,登记账簿。第二,支出业务控制。支出业务要完善支出审批制度,业务支出前,要根据工作计划、工作任务、业务需要并结合预算指标按程序提出支出申请,审批人在对支出申请进行审核通过后,才能继续开展相关业务。审批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能越权审批;事业单位应定期对支出业务进行分析,编制支出分析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强化财务内控组织体系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实施效果依赖于完善的组织体系。第一,完善内控决策机构。如本单位由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日常决策机构是单位领导班子办公会。一般决策由领导班子集体做出,重大决策,如对于上级重要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单位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事项,由领导班子提前多方调查研究、论证,并听取多方意见,在决策过程中遵循集体议事、集体决定,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后,提交职代会审议决定。职代会对于重大事项(如“三重一大”事项)要实现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对会议纪录和行为进行共同会签,避免个人主观决策引发决策风险。事业单位要将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管理机制。第二,明确内控执行机构权责。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包括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内审部门、采购管理部门等,财务内控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要组织制定内控实施细则各方案,并对所涉及部门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其明确财务内控的目标和自身工作的职责;财务人员要定期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梳理,对业务各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查找风险点,并编制风险清单,作为事业单位风险防控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要明确内控并不局限于某一环节或某一岗位,而是要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业务全过程。第三,重视搭建财务内控评价和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可以成立内控自评小组,通过内控自评可以发现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事业单位内控评价主要从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展开,一方面评价组织架构的合理性、职责权限设计的科学性、内控环境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评价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标准性。通过自评可以明确各项业务中的风险点,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强化财务风险管控。
(四)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以某事业单位为例,固定资产管理科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卡片要包含资产分类编码、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取得方式、卡片金额(原值、累计折旧、净值)、保修截止期、存放点、使用部门、使用人、使用方向、使用状态、累计使用年限等内容,将固定资产卡片一式三份,分别由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执一份,卡随物转,以确保能随时获悉固定资产的状态。此外,使用单位要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处按清查,清查过程中要保证账账相符、账实一致。对于盘盈或者盘亏的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并上报相关部门领导及负责人,财务处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五)强化财务内审监督
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如成立审计小组,并明确审计小组的职责和权限,定期组织审查活动,对财务内控的执行效果进行审查,同时开展自我评价,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对于内审中披露的问题,要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以保证财务内控目标的实现,提升财务内控效果。
(六)搭建财务内控信息化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应注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真正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财务内控管理中,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重视搭建信息管理系统,打通各处室、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信息的高效、全面共享和实时传输,如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将单位的采购管理、预算管理、资金收支管理、授权审批、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进行整合,形成财务内控信息管理系统,做到监管同步;单位通过搭建财务内控信息系统,管理层可以通过相应权限進入系统中查询会计账目和原始票据,并对需要审批的事项及时给出审批意见,如此不仅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还能避免纸质凭证和票据在传递过程中遗失。
三、结语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这不仅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强化对事业单位监管的要求,目的在于打造廉洁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应积极顺应宏观政策环境的要求,搭建以财务为核心的内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解决制约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助推事业单位长足发展,以保障事业单位更加高效的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白雪.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9,000(016):214-215.
[2]杜明.优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J].中小事业单位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569(03):61-62.
[3]薛梅.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8, 000(012):P.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4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