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会丽

  摘 要:事业单位受国家财政支持,在社会经济中履行相应的服务职能。伴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满足社会服务需求。但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本文以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财务管理的问题及相应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概述
  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当前所掌握的市场经济信息为主,对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预测,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数据体系,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同时,满足国情发展方针制定的需求,并以提高社会服务效益为核心内容,规范单位的一切经济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我国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也能够推动廉洁政府的建立。通过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提升财政资金的收支透明度,避免乱收费、资金体外循环等违规行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市场经济驱动下,事业单位逐渐进入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实现管理体制优化调整、持续财务管理创新是事业单位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但实际上,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具体如下:
  其一,事业单位缺乏市场意识,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事业单位本身具有公益性、财政支持等基本特征,使得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无法照搬和借鉴其他企业与单位的经营模式;同时,事业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受行政因素影响较大,使得事业单位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差。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财务管理理念较为局限,信息采集、报表编制等仍旧以手工操作为主,对于大数据、信息化应用较少,财务管理模式远远滞后于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
  其二,事业单位资金控制不严,资产管理缺位。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较为粗放,资金使用环节缺乏事前统筹规划和支付进度安排,尤其在收支结算、财务报销等方面监管不严,再加上单位尚未落实严格的资金支出责任制,造成资金控制不严、浪费现象无法遏制;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单位没有从资产请购、质检、使用、维护、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资产盘点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也造成了国有资产价值流失、资产报废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其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效率较低。从预算编制层面来说,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周期过短,计划编制任务量大,在测算与分析环节缺乏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市场发展趋势等客观因素的考量,仅仅以历史经验数据作为主要参照对象,这使得预算编制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进而影响了预算执行效率;从预算执行监管层面来说,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过程监管机制,预算执行分析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预算项目变更、随意追加预算等问题,财政资源配置科学性不强,使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方案偏差较大。
  三、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树立市场意识,更新管理理念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对外部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考虑到部分事业单位正逐渐向一般盈利性企业靠拢,事业单位可以对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考察和分析,选择性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提升自身与市场的融合度;其次,将市场经济意识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高度结合,从单位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入手,让更多的基层人员能够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与升级的必要性,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转变内部财务管理理念;最后,事业单位要联系当前的会计政策,建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报销制度、授权审批制度、采购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制度、往来经济结算制度等,为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及会计处理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单位经济体系。
  (二)加强支出控制,落实盘点制度
  从资金管理层面来说,事业单位需要在上级部门下拨资金时,依据项目重要主次之分,对资金配置方案进行提前计划,尽可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规模大、产出高的项目之中;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强化对资金流向的控制,定期核实账户资金存量与项目支付进度,要求各预算部门要严格依据预算方案实行资金支付;同时,加强资金授权审批控制,对于事业单位内专项资金或重大支出项目,需要经过管理层及相关部门的审批以后,才能落实到具体的支出计划当中,有效提升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
  从资产管理层面来说,要想改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单位不仅要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还要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请购、质检入库、定期盘点、领用审批、养护维修、报废处置等环节。尤其要注意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由资产管理部门联合财务部门,定期对单位实际存有的资产数量、价值等进行盘点,及时更新系统数据,提升账目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完善资产报废处置程序,在资产进入报废环节以后,需要向相关部门提请报废手续,由专业机构对资产剩余价值进行估算入账,并采用合理的手段处理资产,录入信息系统内,规范资产管理行为,避免国有资产价值流失。
  (三)合理编制预算,强化过程控制
  为了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规划化以及执行率,在改进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贯彻落實预算编制“全员性”原则,以预算编制部门为突破口,联合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全面采集和利用预算信息,以达到提升预算综合性、全面覆盖性的目的;其二,将事业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年度业务规划等纳入预算编制范畴中,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深入调研行业现状,明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更为先进的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案,保证预算方案对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针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及考核等环节执行操作规范,将具体执行步骤和责任落实到部门及岗位层面,保证预算工作顺利开展,也能够避免“责不明、人不清”等现象;其四,发挥预算分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控制作用,要求各预算部门定期编制月度、季度预算执行报告,由预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预算分析会议,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做好阶段性纠偏以及监督工作;其五,严格预算调整、预算追加等行为程序,对于随意更改预算支出项目、占用专项资金的部门追究责任到个人。
  (四)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适应“互联网+财务管理”模式、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改革措施。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立足于单位的实际管理需求和业务情况进行设计。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各项管理模块,包括会计核算、采购管理、预算管理、专项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并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各业务模块对接,统一数据输出口径,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其次,引入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将工资核算、税务申报、信息采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销等工作移交至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有效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最后,事业单位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财务决策系统,由该系统对各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在预测软件、数学分析模型等应用下,可以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及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既是适应市场环境、满足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举措。在优化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从意识转变、制度建设、资金控制、资产管理、落实预算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逐步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事业单位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 中国国际财经(英文), 2017, 000(020):P.70-72.
  [2]刘敏, 李雪. 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纳税, 2018, No.193(13):123.
  [3]胡德杰.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 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4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