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尤其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理性思维尚未成熟,对世界观、人生观、个人价值观的认知较为模糊。因此,在这一阶段,端正和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培养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已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亟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德育教育 教学路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近年来,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顺应教育教学改革,以“提素质、正品行、明法理”为教学初衷,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当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旨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到一起,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一、个性关注,互动引领
  小学生天性活泼、个性鲜明,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人潜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赋予学生课堂主体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法,逐步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同时,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1.创建互动话题,提炼德育要点
  师生互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过去,道德与法治教师往往遵照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个人潜质受到压制,无法被激发,长久下去,将为学生的成长发育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创建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德育互动话题,并与学生建立一种课堂高效互动模式,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德育关键要素,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视频课件。课件当中依次出现四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乘车时,旅客打电话的声音过大;第二个场景是在公园里散步的年轻人随地乱扔烟头和纸屑;第三个场景是公共汽车进站后,人们蜂拥而上,很少有人排队乘车;第四个场景是居民在社区里遛小狗等宠物,任宠物随地大小便。
  接下来,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关系。教师先结合第一場景,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同学们,我们在公共场合是否也存在大声喧哗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学生:“不对。”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不大声喧哗,遵守社会公德。”教师:“同学们是否遇到过第三个场景中的不文明行为?”学生:“遇到过。”教师:“那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劝大家不要拥挤,文明乘车。”随着师生互动节奏的不断加快、互动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脑海当中对社会公德心逐步有了正确认知,进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2.小组合作讨论,引发情感共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道德观与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事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6个合作小组,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小组讨论话题当中,并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然后,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到两名学生代表,将小组的共同观点与看法表述出来。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其正确德育观的养成也大有帮助。
  以《我很诚实》的单元知识点为例。首先,教师设置一个小组讨论话题:“请各小组结合学过的知识,针对‘诚实’这一话题,以举例的形式谈一谈诚实的重要性与说谎的危害。”当学生接收到教师的问题后,随即进入讨论状态。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代表作答。学生甲:“《狼来了》的故事当中的放羊娃两次说谎。当狼真的来了以后,村民们再也不信他的话。于是他的羊都被狼给吃了。所以,我们应该做诚实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学生乙:“在秦朝末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向来说话算数,在众人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后来,由于得罪了汉高祖刘邦,季布被抓。他的好朋友不为金钱和利益所动,冒着灭九族的危险保护季布。最后,季布得救了。这个故事就说明,如果一个人诚实守信,就会有很多真朋友。”当学生代表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当及时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自主挖掘道德品质内涵,在讨论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二、情境创设,兴趣激发
  德育渗透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采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德育教育氛围当中,让学生在演绎真实情境的同时,产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大凡人做一件事体,要是没有兴味,简直可以说没有结果的,要晓得兴味有了,才可以期必往前进……越发肯往前进,兴味越发浓厚。”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在德育教育当中占据不可取代的主导位置。
  1.自行选择主题,演绎真实情境
  情境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提前设置一些与道德品质相关的主题。然后,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表演主题,以小故事或情景短剧的方式,将主题内容呈现在其他学生面前,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受到德育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以《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为例,我国的传统美德包括尊老爱幼、孝老敬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传统美德分别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行选择表演主题。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孝老敬亲”的主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一个生活小故事,并将孝老敬亲的高尚品质体现出来。比如,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经常帮助父母洗脚或为他们捶背等。通过演绎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每一位学生感同身受,懂得父爱、母爱的伟大。   2.借助教学工具,净化学生心灵
  多媒体教學设备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工具由于视觉冲击效果好,教学内容直观清晰、生动具体,备受学生的喜爱和青睐。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效性,通过网络收集一些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经典小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并将学生带入故事当中,进而达到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教学目的。
  以“助人为乐”德育教学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个感人的助人为乐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全国助人为乐模范马旭是我国空降兵部队第一代女空降兵。她50岁时获得充气护踝等发明专利,享有“军中的居里夫人”美誉;60岁离休,义务为贫苦百姓坐诊,最后将毕生1000万元的积蓄捐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通过类似的感人小故事,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产生极大的触动,在真实情境的熏陶下逐步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三、生活实践,体现价值
  德育教育更加注重生活实践与体验,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当中时刻端正个人品行、树立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才能真正收到学以致用的成效。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能够受益终身。
  1.布置特色作业,养成良好习惯
  不同于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诠释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只有通过生活实践,德育效果才能得到验证。但是,在课堂的短短40分钟内,学生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德育知识有了一个肤浅的认知,当付诸实际行动时,每一位学生表现出来的个人行为却与认知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应当突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瓶颈,通过布置课后特色作业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践行德育观,并将实践心得以文字或语言表述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一同分享。这样才能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以《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为例。许多学生在家里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以“家务分担”作为课后作业主题,让学生回到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分忧,并将个人感受以文字的形式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比如,有的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助父母择菜、淘米、洗碗、拖地等。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亲身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进而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让父母少操心、少费力、少劳神,成为父母眼里的乖孩子、教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眼里的好朋友。
  2.参加实践活动,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教育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理论灌输的方法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轨,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尊严与利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来到大街上、社区中,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与渠道,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身边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以《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为例。在学习本单元知识前,部分学生对法律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教师应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国家相关法律条文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多方面阐述了侵害百姓个人合法权益的各种不良行为。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常识性的法律知识。比如,在购买的商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时,学生便可以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学生逐步树立了法治意识与观念后,教师将学生带到社区当中,义务宣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这种方法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对德育观的形成也起到助推作用。
  四、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实际与动态心理,及时发现和总结新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林敏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52-53.
  [2]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J ].中国教育学刊,2018(1):1-8.
  [3]吕正欣.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中高质量体验活动特征分析研究[ J ].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7):35-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