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地烟区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提高烤烟上部叶片采收调制质量,解决山地生产中烟叶田间成熟度不足、烟叶调制对化学成分转化不充分、不协调以及烤后烟叶组织结构紧密等问题[1],特开展了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度为“成熟”的烟叶比例提高10.1%,油分为“有-多”的烟叶比例提高12.2%,结构为“疏松-尚疏松”的烟叶比例提高17.2%,同时青黄烟、光滑叶、杂色烟叶的比例明显减少,单叶重降低0.71g,均价提高3.79元/kg,产值增加2558.25元/hm2。说明采用上部烟叶带茎烘烤技术,提高了烟叶成熟度,增加了烟叶油分,叶片结构更趋于“疏松-尚疏松”,烤后青杂烟叶比例明显下降,烟叶外观质量提升效果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可在山地烟区推广。
  关键词:带茎烘烤;上部叶;成熟采收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147-03
  烤烟上部由于养分,集中通风透光较好,干物质积累多,4~6片烟叶占总产量的30%~40%左右。山地烟区由于成熟期受干旱天气的影响,造成上部烟叶存在叶片偏厚、颜色较深、组织结构紧密、烟碱含量偏高、还原糖及糖碱比低、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等问题,导致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差[2]。为了改善和提高上部烟叶质量,笔者开展了上部烟叶带茎烘烤与常规4~6片一次性成熟采烤的烟叶采烤成本、烟叶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试验,探索上部烟叶的最佳采烤方法,以期为提高上部烟叶质量、工业可用性、烟叶的总体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供试材料 试验点设在镇安县高峰镇,该地点位于陕西南部、秦岭南麓中段,海拔高度850m。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年均降雨量804mm,年均温度13.6℃,无霜期206d。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土壤肥力上中等。供试品种为云烟99。选取生长成熟一致、烟田集中连片的3.33hm2烟田,于9月下旬、上部烟叶充分成熟时采烤。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2个处理,即上部烟叶带茎采收烘烤和上部4~6片一次性采收烘烤(CK)。分2炉烟叶顶层采取带茎烘烤技术,每个处理各装满1炉烤房,由烟叶调制技师制定适宜的烘烤工艺进行烘烤。
  1.3 农事管理 于4月下旬井窖式小苗移栽,大田期按照管理规程规范作业,开展2次中耕及揭膜培土,病虫害绿色防控,化学抑芽;7月上旬,待50%烟株中心花开放后进行第1次上部叶打顶,打掉2~3片花叶;8月上旬,第3炉烟开烤时,开展第2次深打顶,去除2~3片上部长度<45cm和宽度<20cm的不开片顶叶;在上部烟叶成熟落黄明显、成熟泡斑显现、主脉明显发白时采收,采收时烟株留叶4~6片。处理使用修枝剪刀从倒叶序田间留叶处以下2~3cm处剪去,再集中运回;采收烟叶按成熟度分类挂竿,从2~3片叶位处挂竿,每竿挂烟量40~45株;按竿烟素质分层装炉,成熟度最高的挂顶层,最低的挂底层,装烟量330竿;CK同期采烤,烤房装烟量442竿。
  1.4 烘烤工艺 结合烟叶调制中的失水状态、烟叶质量变化情况,以8点式密集烘烤工艺为参照[3],及时调整风量、火力稳温时间,因带茎烘烤时装烟量大、水分含量高、烟茎失水慢,处理缩短了低温变黄时间8h,加大前期通风量和风速,延长定色后期烤20h,中濕度定色,干筋段68℃时延长了烤时14h,总烤时增加26h。具体调制工艺见表1和表2。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烟田定点选有代表性的烟株定株采收,测定单叶重、用工成本、用电、用煤成本、烟叶等级结构、经济性状。在烤前将所选代表性烟株分别采收20竿编号装炉,上、中、下棚分别在代表性位置挂放6、7、6竿。烤后称重,计算单叶重;分别记录每炉装烟竿数;试验过程中进行煤、电耗记录、温湿度记录;烤后进行分级秤重,记算大等级烟叶比例、烟叶部位占比及kg均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烤方式对单叶重的影响 通过对带茎烘烤(处理)与常规采烤方式(对照)各选取鲜烟素质近似、具有代表性的20杆烟叶进行编号,烤后称重,计算出总重量,并按数出的编烟片数进行计算单叶重,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带茎烘烤烟叶单叶重低于常规采烤方式单叶重0.71g。
  2.2 不同采烤方式对成本的影响
  2.2.1 能源 由表4可知,2种采烤方式烤后用电成本无差异,处理用煤成本增加0.17元/kg。总单位成本较处理减少0.16元。
  2.2.2 劳务用工 由表5可知,处理在采运烟叶环节用工成本略低于CK,在编竿装炉环节用工成本明显低于CK,但在下竿环节因需装烟叶从茎上剪下,则明显高于CK。总体来看,3个环节前者总成本则低于后者0.36元/kg。综合烘烤成本及采烟运烟、编竿装炉及下竿用工成本对比情况,处理较CK成本减少0.07元/kg。
  2.3 不同采烤方式对烤后烟叶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3.1 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对与烟叶成熟度密切相关的数据进行了分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相比,“成熟”烟叶比例提高10.1个百分点;烟叶油分为“有-多”的烟叶比例提高12.2个百分点,叶片结构为“疏松-尚疏松”的烟叶比例提高17.2百分点(见表6)。
  2.3.2 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从同采烤方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对比情况来看,处理较对比烟叶总植物碱、淀粉含量有所降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均明显提高,烟叶钾、氯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见表7)。
  2.3.3 烤后烟叶产值产量 由表8可知,处理较对照在烟叶烘烤分级后,中部烟叶比例提高8.3个百分点,按全株中部叶占比总体约可提高中部烟叶比例3.2个百分点;上部4~6片烟叶kg均价提高3.79元,按4~5片烤后干烟叶平产量675kg/hm2左右测算,可实现平均增收2558.25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1)带茎烘烤烟叶的单叶重低于常规4~6片一次性成熟采烤方式,烟叶干物质转化更为充分、协调,单叶重略有下降。两者在烘烤成本及采烟运烟、编竿装炉及下竿用工成本对比综合对比方面基本相当。
  (2)常规4~6片一次性成熟采烤方式采烤时,由于上部烟叶易常受叶中自由水含量低、烟叶变黄、定色困难因素影响,造成烟叶理化成分转化不协调,烤青、挂灰烟叶比例较高,从而影响了烟叶的烘烤质量;带茎烘烤与CK相比,由于烟茎中可为叶片在调制过程中不断输送水分,有利于烟叶理化成分的转化,烤后烟叶成熟度明显提高,烟叶油分“有-多”的烟叶比例明显增加,叶片结构更趋于“疏松-尚疏松”,烤后青杂烟叶比例明显下降;烟叶总植物碱、淀粉含量有所降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均明显提高,烟叶总体质量改进提升效果显著。
  (3)通过采用上部烟叶一次性带茎剪烤(砍烤)技术,烟叶中部烟叶比例有所提高,烟叶均价、烟叶产质量均有明显增高。
  (4)带茎烘烤技术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收效应,可在山地烟区推广,为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供给水平、推进烟区烟叶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宇,韩助君,谭志能,等.上部不同成熟度鲜烟叶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1):8-9,12.
  [2]徐建平,胡选彪,朱颖勋,等.不同采收方法对烤烟上部叶烘烤质量及烤烟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09-1610.
  [3]周玉龙,孙书斌.8点式密集烘烤工艺对云烟87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190-192,237.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7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