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只小猪》系列故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年龄段:混龄
  背景: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想象力的时期,幼儿总喜欢把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看作是有生命的,他们往往根据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用想象来填补经验的不足。幼儿正是以想象与虚构为特征的,对把动物、花草、树木都拟人化的童话故事情有独钟。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非常符合幼儿“万物有灵”的思维特点。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我园特色楼层创设,我们班级开展了以童话故事为依托的表演游戏。让每个幼儿在体验表演游戏快乐的同时,塑造生动活泼的个性、主动地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建构自己的语言经验!
  序:《三只小猪》环境创设
  餐前讲故事环节时,孩子们听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后,对故事情节充满了兴趣,时不时模仿一下故事中的对话,表演一下大灰狼的动作!如何顺应孩子的发展?于是沿着孩子的兴趣我们集体讨论:我们需要开设一个表演区吗?开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需要些什么材料......经过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在活动室设置了表演区和一些简单的服装!
  第一章(第一次尝试)
  区域活动开始,几个混龄的孩子来到表演区,他们看到一些道具和服装后,迫不及待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穿戴。有的穿上老虎服装,有的装扮上公主皇冠。装扮好之后,他们拿起乐器说咱们合奏吧,于是几个演员围坐在一起合奏起来。
  幼儿1说“好吵呀”,随后他喊起了节奏,1234开始,继续投入的表演持续时间15分钟,其中还时不时加入新的乐器……就这样在收区音乐响起后,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结束了演奏!
  活动结束,我组织孩子们进行评价: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表演什么了?
  幼儿1:我今天扮演了公主,还有拖地长裙呢。(其实就是一块布子)
  幼儿2: 我也是公主还戴着皇冠呢。
  幼儿3: 我和xx是两只大老虎,不过xx后来脱掉老虎衣服,变成了打鼓手了。
  师:今天我们这里表演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在活动之前,我们已经告诉孩子 们,今天我们表演的是三只小猪)
  幼儿1:我知道,我知道,是《三只小猪》,可是老师我们就看到只有一只小猪的头饰,没有其他的!
  师: 所以你是需要一些三只小猪的服装对吗?
  幼儿1:是的,这样下次我们就可以表演了。
  师: 好的,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制作一些服装道具,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我们班哦!
  第二章(制作服装道具)
  曾佳轩: 李宇晨我們的没有小猪头饰,咱们一起来做一个吧?
  李宇晨:好呀!
  于是几个孩子连续几天都在制作表演道具!还有孩子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围巾说要给猪妈妈戴!
  王一冉:可是别的班的孩子来了不知道我们的班表演什么,怎么办?
  李宇曦:我们做海报吧!
  于是孩子邀请我给他们拍图片,制作海报。
  第三章(环境新增了孩子们做的小猪头饰还有小猪的海报)。
  互访开始了,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
  师:听了你们的建议,中一班的小朋友在他们自主选择游戏的时候制作了一些服装道具,你们看看还满意吗?有什么意见,你们可以再提出来!
  幼儿各自戴好头饰,准备演出几个孩子站在一起,不知从何开始。
  这时幼儿1拿起话筒说:“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应该去盖房子自己生活了。”
  就这样故事开始了……
  小猪们去盖房子,并藏到了一棵树后面,这时候一只大老虎过来了敲门
  小猪1::谁呀?
  大老虎:我是你们的妈妈呀。
  小猪:妈妈的声音没那么粗。(老虎退场)
  猪妈妈回来敲门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妈妈回来了。
  小猪唱: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猪妈妈:妈妈又要出去采蘑菇了,你们一定要看好家,小心大灰狼(其实是大老虎)
  ……
  师:哦,你们是借助了小兔乖乖的故事情节,那下次欢迎你们继续来我们班,老师会给你们准备三只小猪的动画故事,你们可以看看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这样,下次你们就可以知道三只小猪遇到大灰狼是如何做的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幼:好的老师。
  反思:
  在幼儿表演游戏时,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成为教师关注、考虑的重点,要赋予幼儿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们选择要不要演这个故事,而非外部命令或要求,儿童可以决定用什么道具和谁一起演。而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作为一种支持者、引导者。比如:第一次尝试演出时,教师并没有权威的命令幼儿必须表演故事《三只小猪》。而是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并利用评价环节了解幼儿真正的想法,并顺着幼儿的要求,帮助幼儿完善故事中所需的服装、道具。从而引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课程领域课程,有机的整合童话与艺术,发挥出表演游戏特有的教学潜能。
  在活动中,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将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时候,为了让幼儿表演能够迅速达到生动性,教师往往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自己认定的表现方式强加给幼儿.一旦发现幼儿的表演与自己的想法相差甚远时,教师往往采取“立即示范”或者是“手把手教”让幼儿在高度控制下进行表演。幼儿主动程度价低。比如:第二章中幼儿把大灰狼换成了大老虎,套用《小兔乖乖》剧本表演《三只小猪》的时候教师并没有阻止,因为高度重视重复和高控制的指导必然导致重重复和模仿,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幼儿表现水平的高提高并不是教师的“告知”或者是“手把手教会的”,而是通过幼儿伙伴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讨论、提议采纳他人意见而获得的。比如:第三活动中,一位观众不断提示表演中的大灰狼台词,他们以故事为依托在幼儿的创编中不断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同伴的交往能力等。而且老师则更多的体现为幼儿讨论的组织者、问题的提出者。
  如何让《三只小猪》的系列活动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价值呢?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单一的故事情节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幼儿失去兴趣的?我认真的搜索发现《三只小猪》的原著是谢尔盖.米哈尔可夫,原著大约7000多字,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对话也朗朗上口,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些情节或者借助其他的表演方式如:手偶、皮影、木偶等继续的我未完的故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1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