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铝锰复合胁迫对向日葵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铝锰复合胁迫(Al 0mg/L—Mn 0mg/L,Al 25mg/L—Mn 20mg/L,Al 50mg/L—Mn 50mg/L,Al 100mg/L—Mn 100mg/L,Al 200mg/L—Mn 200mg/L,Al 400mg/L—Mn 300mg/L)对向日葵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锰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向日葵幼苗叶片的Pro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且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向日葵;铝锰复合胁迫;渗透调节物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65.5;X50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016-03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土壤受到的重金属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转性等特点[1],污染的土地经修复后也难以回到最初的状态。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降低,甚至还会进入食物链及人体,对机体造成极大伤害。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菊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研究发现,向日葵对重金属污染物有较强的抵御能力,根部的富集作用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促使重金属从土壤转移到植物,从而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因此,向日葵具有较显著的环境污染治理潜力,值得深入研究[2-4]。
  渗透调节是植物应对各种不利刺激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植物体可通过积累这些物质,抵抗外界的影响与毒害,以维持植物体内细胞的平衡。广西百色铝矿、锰矿资源十分丰富,但开采对当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笔者以向日葵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向日葵幼苗受到Al–Mn复合污染时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利用向日葵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向日葵种子为亚太二号F1,购自北京亚太农业有限公司。
  1.2 方法 挑选籽粒饱满的向日葵种子,用1%的次氯酸钠消毒后萌发,发芽后移栽入培养杯中,以砂砾作培养基质,在室内自然条件下浇灌霍格兰培养液培育。培育15d后,选取长势相同的幼苗均分为6组,铝、锰复合胁迫浓度组合详见表1,Mn、Al分别以MnCl2、AlCl3形式提供。胁迫7d后剪取幼苗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选用恩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蓝测定法;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选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5]。试验做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铝锰复合胁迫对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Pro以游离的形式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是植物蛋白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渗透调节的作用。游离的脯氨酸能与重金属生成络合物,减轻重金属对植物体的毒害作用[6]。在干旱、盐渍等不良环境中,Pro会大量积累,可以用于保持渗透势。由图1可知,随着铝锰复合胁迫液的增加,Pro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经T1处理后,Pro含量相对于T0增加了17%,说明向日葵虽然只是受到低浓度铝锰复合胁迫液的刺激,但是反应也非常明显;T2、T3、T4、T5相对于T0分别增加了32%、172%、137%、283%;T4处理Pro含量虽然出现略微下降,但依然显著高于T0、T1、T2;T5处理时Pro含量达到最高,说明随着胁迫液浓度的不断升高,对植物体的毒害也越来越严重。在铝锰复合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可以积累大量的Pro来参与渗透调节,以维持植物体的水势,保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不被破坏。
  2.2 铝锰复合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糖既是植物体光合作用的产物,又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还能为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在植物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植物处于逆境时,可溶性糖的含量会增加,能够及时作为渗透平衡的调节剂,维持植物细胞的渗透平衡。由图2可知,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再减少,最后再升高。相对于对照T0,T1處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6%,可能的原因是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正常运输被破坏,导致可溶性糖无法正常运输,从而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T2处理相对于T0增加了9%,但较T1处理减少了12%,可能是由于随着胁迫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被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可溶性糖合成量减少。同时,植物体组织细胞为抵抗重金属的毒害,增强了自身的代谢活动,消耗了一部分可溶性糖。当胁迫液浓度在T3、T4、T5时,可溶性糖含量又随着胁迫液浓度的持续增加而增加,分别增加了28%、38%、66%,说明细胞膜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机质出现外渗,导致还原性糖含量上升。
  2.3 铝锰复合胁迫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组分,许多参与新陈代谢的酶类也是由蛋白质组成。可溶性蛋白质在植物体内可作为一种渗透调节物质。铝锰复合胁迫可对可溶性蛋白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由图3可知,随着金属胁迫液浓度的上升,向日葵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胁迫浓度处于T1时,蛋白质的含量出现了上升,较T0增加了40.2%,说明低浓度的铝锰复合液能够刺激植物体合成蛋白质,以降低金属的毒害。此后,随着金属胁迫液的浓度逐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开始下降,T5处理较T0降低了25.9%。究其原因可能是胁迫导致细胞外液的浓度升高,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失,细胞失水之后加快了蛋白质的分解;同时,高浓度的金属胁迫液也导致蛋白质的合成路径受到阻碍,蛋白质一边被消耗分解,一边又得不到补充,导致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出现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体处于金属污染、盐渍、干旱等环境时会表现出抗逆性,可根据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研究植物的抗逆性。无论是轻微的刺激,还是重度的刺激,都会对植物的生理生化以及形态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脯氨酸是植物体渗透调节中的重要物质,在植物受到一定毒害影响后开始大量积累,以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7]。张云起等[8]研究发现,随着盐胁迫浓度的上升,西瓜脯氨酸的含量也随之上升。本试验中脯氨酸含量随着铝锰金属胁迫浓度的上升而增加,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植物体受毒害后质膜会发生膜脂过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MDA,对生物膜造成巨大伤害,失去细胞膜的保护,细胞内的蛋白质被加速分解成各种氨基酸,其中也包括脯氨酸,致使脯氨酸的含量上升,以维持渗透的平衡。   糖是植物体渗透调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由光合作用合成。李国雷等[9]对黄栌、紫荆的研究发现,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试验中向日葵受胁迫后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比对照组高,但在浓度增加到T2(Al 50mg/L—Mn 50mg/L)时增加量最少。在铝锰复合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并没有随着胁迫液浓度的增加出现逐渐递增,而是先迅速增加,然后降低,再慢慢增加。这说明低浓度的金属胁迫液促进了向日葵幼苗的光合作用,合成了一定量的可溶性糖,但随着胁迫液浓度的升高,向日葵受到的毒害加深,可溶性糖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合成途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可溶糖得到了积累。
  重金属对于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当植物受到较高浓度的金属毒害时,会使蛋白质加快分解,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以显著改善植物体内蛋白质水平;当植物受到低浓度金属毒害时,金属离子诱导产生结合蛋白,结合蛋白与金属结合,以此来缓解植物的毒害作用,达到提高植物耐受性的效果。本试验中,随着铝锰复合胁迫浓度的提高,可溶性蛋白质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下因为结合蛋白的产生提高了总体蛋白质的含量,高浓度下蛋白质含量降低,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参考文献
  [1]聂惠,安玉麟,李素萍,等.向日葵对重金属胁迫反应及其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88-91.
  [2]赵磊,罗于洋.我国草本植物中重金属富集、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J].内蒙古草业,2009,21(1):43-47.
  [3]Peng LX,Li DQ,Shu HR.Osmotic adjust action of plant under osmotic stress[J]. Tianjin Agric Sci,2002,8(1):40-43.
  [4]王娟,李德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与活性氧代谢[J].植物学通报,2001(4):459-465.
  [5]张志良,瞿伟菁,李小方.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4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ZOUARI M, BEN A C, ZORRIG W, et al. Exogenous proline mediates alleviation of cadmium stress by promoting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water status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s activities of young date palm (Phoenix dactylifera L.)[J].Eco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Safety,2015,108(6):1119.
  [7]郭平,刘畅,张海博,等.向日葵幼苗对Pb、Cu富集能力与耐受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6):92-95,113.
  [8]张云起.设施西瓜耐盐砧木筛选及其耐盐机理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
  [9]李国雷,孙明高,夏阳,等.NaCl胁迫下黄栌、紫荆的部分生理生化反应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73-176,182. (责编:徐世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2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