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及心智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氛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主动完成学习活动,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并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科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问题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 创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正如“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所言,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所以,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显得极其重要。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提问如果找不准切入口,就会犯无的放矢、漫无目标的毛病,导致拖堂,把握不住课堂节奏,课堂中师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问题应该是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因此,在备课设计的问题不必太多,一课只需二、三个主要的有效问题,这几个问题要能牵动整堂课的重点,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从课题之处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眉眼,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二、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细节设问
  重点词、句、段和关键细节往往是表达中心的主体部分,紧扣重难点发问,学生的学习讨论才有的放矢。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
  三、紧扣教学目标,巧设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依靠创设问题情境激發学生自主学习、提问,但情境千万不可脱离教学目标,每节课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如一教师教学《九色鹿》的提问设计:①从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以及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②从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中可以看出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③你想对故事中的王妃和国王分别说些什么?《九色鹿》一文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颂扬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和机智沉着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谴责调达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恶劣行为。从以上三种问题设计来看,既准确全面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又兼顾课文的次重点,即对王妃和国王的评价。
  四、从矛盾处提问题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着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的“矛盾”之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形成问题情境。如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可适时地出示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树林”呢?
  另外,教师应适时地提出一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争论,进行思维训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被冻死了,怎么脸上还会出现笑容?这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对小女孩的心理活动作分析探究,进而让学生明白,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悲惨遭遇。
  五、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在教学《乌鸦喝水》后,教师留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了,乌鸦用这种办法能不能喝到水?它可以用什么方法喝水?课后学生探究的兴趣很浓,都能自主地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就有所思、有所为,创新的火花也有了释放的环境,并能做出创新的成就。
  此外,问题情境要注意双向性。演唱会经常是讲究和观众互动的。同样道理,语文教学也要讲究互动才能“活”。创设问题情境时,提出问题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最好是两者的结合,即教师要提问,学生也要提问。课堂上,对学生的任何一个提问,老师都要认真倾听,并能很快作出判断,从中作出提炼,从中给予引领,让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因此,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一定要有效设计。重视课堂提问情境的创设,也必然推动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3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