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也遭受愈来愈严峻的考验,一旦结构发生损坏,势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随着现阶段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有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结构设计环节,需高度重视抗震性能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探讨了抗震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问题;抗震性能
  1 引言
  众所周知,地震是引起后果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地处地震灾害多发区域,为有效规避土木工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出现较大问题,需重点研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问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及使用功能,对抗震设计影响因素进行精确分析,确保抗震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有效发挥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结构损坏与倒塌的几率。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并指出抗震设计中需把握的一些要点问题,以期为后续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性依据。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建筑安全的认知及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攀升,这一系列因素促使抗震设计成为重点,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地震虽具有偶发性,一旦出现,若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缺陷,极有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严重的社会影响。因而在结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建筑质量及美观要求外,更需注重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抗震设计,以达到结构抗震的实质性效果。
  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工程建筑中,抗震性能的优劣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及各种参数的变化,易致使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要点常常无法满足实际抗震需求。如此,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能源材料,而且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抗震目的。
  3.2 结构稳定性欠缺
  合理的抗震设计应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抗震设计中,对各项设计参数应详细分析,严格设定。例如地下室设计时,为确保地基稳固,保障结构整体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需严格把关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取、建筑主体墙厚的确定等内容,防止地震发生时,结构难以承受地震作用,致使建筑物丧失稳定性,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甚至整个建筑发生倒塌,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4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4.1 强化地基
  土木工程建筑的抗震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地基部分。因此,对于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分析及抗震处理很重要。在工程建设前夕,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应进行现场勘察,避免地层出现凹陷、断层,确保地基的牢固稳定。同时,选择特殊的防震材料对地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地基土表面铺设砂土、黏土,或者铺筑沥青,可以达到更佳的抗阻尼效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基质量的监控,对于碰到的实际施工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以确保地基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较大的变形。不仅如此,同一建筑的不同单元应保持地基土体的一致性,从而加强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增强地基的抗震性能。
  4.2 合理布局结构
  在地震作用下,土木工程建筑主要依靠结构的抗震性能来耗散地震能量,所以,对工程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布局,提升抗震效果至关重要。进行结构布置时,需充分考虑建筑平面尺寸、荷载分布情况,地质条件等因素。一个良好的结构布局,应能使梁、柱、墙处于同一水平轴上,以形成双向稳定结构,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防止中心位置发生偏移,确保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得以实现。
  4.3 建筑平立面规则对称
  结构抗震设计应遵循规则化原则,保证建筑平面布置规则对称,结构质量、刚度及承载力分布均匀,这样亦可满足建筑多方面的空间功能需求。在结构设计中,避免出现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局,或者立面刚度的突变,以防止出现应力集中或薄弱层,造成结构受力不均匀,甚至扭转现象的发生,使得局部墙体乃至建筑物整体遭到损坏。基于此,确保结构平立面的规则对称,能够增强结构的抗扭转能力、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对抗震极为有利。
  4.4 科学选址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除了受到结构设计的影响外,同时还会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应当科学选择建设场地。具体来说,进行工程选址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深入分析建设场地的地形状况及土体特点,据此确定合理的基础形式;第二,選择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结构稳定的场地,尽量避免泥石流、滑坡地段,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受到强烈冲击;第三,建设场地应尽量开阔,地基足够坚固,具有理想的抗震性能,如果场地土质较为疏松,需对地基做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使建筑结构能够有效抵御地震作用。
  4.5 优化抗震设计
  其一,优化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确定地震作用及抗震验算是核心环节,是保证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工作。但是,考虑到地震作用的复杂程度及地震强度的不确定性,加之建筑平立面的差异性,要想实现结构的抗震效能,必须进行抗震计算方法的优化;其二,二次优化结构抗震设计。面对多发的地震灾害,特别是抗震设防烈度较大地区,务必高度重视结构抗震设计的二次优化,秉持“两阶段三水准”的抗震设计原则,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及变形验算,满足第一水准的可靠度要求(小震不坏),并保证第二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中震可修),这是第一阶段的抗震设计内容。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通过弹塑性变形验算及必要的构造措施,来保证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大震不倒),这是第二阶段的抗震设计内容。通过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抗震优化设计,有助于切实发挥结构的抗震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尤为关键。由于地震灾害本身的多样性,加之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使得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面临诸多问题。为确保土木工程抗震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严格把控设计要点。做好场地的选址工作,加强地基,保证结构合理布局,力求建筑平立面规整,同时优化抗震设计。在各设计环节严格把关,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最终将地震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吕西林,蒋欢军.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若干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0):1278~1284.
  [2] 夏念恩,谭正清.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点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1~13.
  [3] 周云,邓雪松,汤统壁等.中国(大陆)耗能减震技术理论研究、应用的回顾与前瞻[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6):1~15.
  [4] 王丽明,李惠.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206.
  [5] 李亮.论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7(3):82.
  [6] 郭浩.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解析[J].四川水泥,2017(2):97.
  [7] 朱祥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抗震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17(4):20~21.
  [8] 王昌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究,2018(4):213~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7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