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新型复合型产业,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发展态势的了解、分析,解决目前北京市体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层次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矩阵。[结果]北京市休闲农业已具有相当发展规模,依据本身首都定位,极具发展潜力。[结论]北京市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优势显著,但同时面临着农业规模体量小、GDP占比低等内部劣势以及供给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单一等外部劣势。应利用北京农业自然资源、区位、产业、产品优势和市场需求、政策等机遇,改善服务化水平、知识水平等劣势发展休闲农业。
  [关键词]北京市;休闲农业;SWOT分析法;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S115
  [文献标识码]A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经营方式,已成为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
  SWOT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下的态势,推导出一个产品的完整战略的企业战略分析工具。运用SWOT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计划以及对策等。本文依据北京市实际情况,梳理并评述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进而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研究,为明确北京市未来发展休闲农业的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态势
  1.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北京特色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培育出在全市同行业中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壮大乡村旅游。重点打造出一批旅游乡村,开发乡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推动農旅融合(其中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发展。三是创新创意发展新业态。将“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农业相渗透融合,大力发展网络营销、体验经济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式。
  1.2 较高的城市化率
  城镇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城镇化所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首都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发文称,2019年北京城镇化率达86.6%,相较于去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日益增加的外来人口加速了北京城镇化率。
  1.3 农业发展现状
  2018年以来,北京市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201 8年农业缩减趋势有所放缓,北京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8亿元,下降3.7%。第一产业增加值118.7亿元,下降2.3%。观光园接待194.8万人次,同比下降6%,总收入4.3亿元,同比下降0.9%。减量同时,观光园效益有所提升,游客人均消费约220元,同比增长5.4%。2019年第一季度,全市乡村旅游接待214.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4亿元。
  1.4 农业观光园
  接待人次上,2005-2018年北京市休闲农业观光园接待游客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892.5万人上升到2018年的1897.6万人。从2005-2013年,北京市休闲农业观光园接待游客人次呈现连续8年正增长。2013-2015呈现基本维持原状的态势。2016年以高达85.9%的增长率持续增长。13年间,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6.56%。
  营业收入上,2005至2018年间北京市休闲农业观光园营业总收入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2012年,营业总收入实现连续5年正增长。2014年略有下降,然后实现连续4年的增长,在2017年达到新高29.9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82%。
  2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
  (1)区位优势。北京作为一个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一座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古都,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古代文化。总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北方第一大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兴起,会极大地加快近现代城市形成、发展的步伐,提高城市化率及扩大经济总量,带动周边城乡的繁荣,易形成城市群、城市带。
  北京市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北京市发达的交通,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之一,全国航空的枢纽。商贸活动顺畅、有条不紊。
  (2)自然条件优越。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地势平坦(北部燕山地区除外),适于农业耕作及建设城池。有永定河和潮白河流经此地,灌溉及城市用水充足。
  (3)人文底蕴深厚。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70万年前北京猿人即生活于周口店地区,元、明、清三代北京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皇家宫庭、园囿、朝坛及宗教建筑遍布且大多保存完好。40多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北京是了解新中国的窗口。北京亦不乏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名山、森林、草原、湖泊等不一而足。
  (4)原有园区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始,伴随着改革开放,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北京市建设了一批城郊农业、科技示范园、都市农业等园区,以各自特有的建设理念和重点内容,为建设休闲农业奠定了基础,极大地发挥了休闲农业的特殊功能。   2.2 劣势
  (1)应用休闲农业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休闲农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结合的新兴休憩产业,由于各地发展相互模仿,缺少对农业资源的合理运用,丧失了各区农业环境特色。多数的园区经营趋于商业化、娱乐化的形态,涵盖农业生产、文化的意涵很少,园区的休憩活动失去休闲农业的精神。
  (2)农村综合人才缺乏。不论是进入休闲农业领域的大企业,还是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最了解农业资源的农民不了解休闲旅游,而了解休闲农业的人不了解农业资源。致使做休闲农业的农民拼命地“迎合所谓城里人的需求”,把城里的东西搬过来;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学历的北京青壮年更愿意去城市的企业工作,导致目前农村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存在学历普遍较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城里的开发商偏执于传统旅游区做法,挖掘农业资源较浅显。
  (3)农业规模体量小、GDP占比低。2013-2018年,北京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从290万亩调减到83.5万亩,调减了70%。
  (4)休闲农业用地限制。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规定,农村地区共存在三种地,是指“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规划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例,对建设绿地指标的审批较为严格。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土地因素,致使各产业之间未形成一条龙服务,比如观光采摘到住宿,各项目点建设未能实现就近毗邻。
  2.3 机遇
  (1)政府的政策扶持。近几年,休闲农业的发展如火如荼。2016年7月,农业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鼓励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金融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惠民、利民、便民。
  (2)农业科技的进步。依托首都科技創新资源优势,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目前已达到72%,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3)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完善。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休闲农业+物联网成为了农业领域新的发展模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利用物联网技术投入到休闲农业中去,实现自主创业。北京市政府鼓励专业人员与相关的农业企业合作,使农村农民更方便的获取最新的农业动态、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及专家远程指导等信息服务。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4)城乡居民对休闲农业产品日益扩大的需求、消费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对绿色有机类农产品、特色种养业产品等休闲农业主要产品日益扩大的需求,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升级)为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2.4 威胁
  (1)客源不稳定,宣传力度不够。北京休闲农业以发展体验式经济为基础,休闲农业的体验活动是以土地等自然资源为主体,以“农家乐”为主,类似的自营餐厅及住宿以口碑相传为主。夏季人满为患,冬季门可罗雀,四季客流分布不均。具有鲜明季节性的农业生产也导致了休闲农业的淡、旺季,季节不同则效益相差甚远。
  (2)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目前,北京市一些休闲农业旅游地区供游客参与的项目活动设计都很初级,较为单一,供给结构不合理。
  (3)对商机的争夺日趋激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竞争成了综合实力的全面比拼,特别是人才的竞争。市场远未饱和,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3 结论
  3.1 研究结论
  (1)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落实。自提出农业乡村振兴战略始,国家战略工作重心从城市将逐步转向农村,农村产业政策变化和调整力度很大。《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文件中指出今年的目标任务,2020年,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建设一批资源独特、环境优良、设施完备、业态丰富农业重点县,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打卡地”。
  (2)与现代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技术的改变先于商业的改变,紧跟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利用互联网+农业生产、商业经营等是休闲农业领先对手,赢取商业机会最好的技术手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能再犯新技术、新商机、新玩法来了“看不见”,看见了后又“看不起”、别人做起来了还“看不懂”,等看懂了想做,别人早已跑到前面又“看不见了”的错误。
  3.2 展望
  农业的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世界农业强国强在加工,而不是生产,也就是从产业链的前端开始向后端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成为综合产业。农业要向现代化发展,农民是主体,休闲农业是平台和载体。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特征性是信息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即物流信息金融的发达。物流不是实体的大市场,而是大数据与物联网为依托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新瑜.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典型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01).
  [2]舒伯阳,朱信凯.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及农户增收效益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06(07).
  [3]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世界农业,199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3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