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焕改
摘 要:相较于其他科目,语文这一学科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文章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5-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61
一、全面进行汉字讲解,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内容,而且也是小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现如今,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方面,识字认字能力是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指标。为了使学生更高效地实现对汉字的理解与积累,教师在教学时需将汉字在形、音、义等方面的特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相融合,帮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并提高理解的深度。同时,在丰富的汉字学习资源的引导下,学生对汉字学习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1]。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汉字讲解时,教师可以以“日”“月”“火”“羊”等较为简单而且具有较明显的造字意图的文字为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具有较强表义性的汉字的发展过程以及结构特征有所了解。而对于那些处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进行汉字的讲解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例如,“社”字由“礻”和“土”构成,其中的“礻”表示祭祀这一含义,而“土”则象征着土地神,将二者进行结合就寄托着希望神灵能够守护土地这一美好祝愿。由此,还可以对“社稷”二字展开更加深入的讲解,这一词语表面上指的是谷神和土神,将其与我国“以农立国”的理念相结合,“社稷”就成为我国古代农民最重要的崇拜物,而为了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每年国家的统治者都要在特定的地方祭拜“社稷”,因此“社稷”一词就逐渐演变成国家的代称。通过这样的汉字学习过程,学生可以领略到汉字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灵活开展书法教学,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汉字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到现在常见的隶书、楷书、草书等今文字,汉字的变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学生只有对文字的含义以及书写进行掌握,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学习。此外,汉字作为人类发展至今最为古老的语言之一,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特性、风格以及气派,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外在体现。在对汉字进行学习时,学生不仅可以在识字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在练字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书法来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的魅力,进而促进其道德品质与艺术修养的提高[2]。当学生在对柳体进行练习时,教师就可以为學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欣赏,并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汉字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在柳体中,由于运用的方笔往往较多,所以其笔法较为锐利,并具有字体骨感这一特点。而教师在对柳体书法的特点进行讲解时,还可以将其与柳公权诚悬笔谏这一故事相结合,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感受汉字魅力以及柳体的挺拔瘦劲外,对书法家的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等人格魅力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我国汉字的独特魅力进行领悟,并在书法家优秀品质的影响下实现道德品质的提高。而当学生对颜体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柳体和颜体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就可以看出颜体有着横轻竖重、笔力浑厚、结构宽博、气势宏伟等特点。学生通过对比进行学习,并对多种字体的特点展开研究探讨,势必会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以及理解,规范自己的书写,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比如元宵节、春节以及重阳节等具有丰富的、独特的民族精神的传统节日,在岁月的沉淀中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根植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之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民族情感以及哲学成分,并具有触动人心的魅力。学生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能够亲身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沉淀及中华民族的底蕴,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其对传统节日产生认同感,这样传统节日就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产生助推力。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虽然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但是传统节日仍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并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方面的作用[3]。例如,在对小学语文部编版的“中华传统节日”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元宵节的节日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节日的习俗以及文化进行体验,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对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吃汤圆、猜灯谜、做花灯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可以对节日习俗产生更加直观的认知,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深刻挖掘教材资源,体会传统文化魅力
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语文教材作为小学生最经常使用的学习资料,教师要对其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进行不断的挖掘,并对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逐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例如,在对小学语文部编版的《梅兰芳续须》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对故事的背景、人物以及结果等内容进行理解外,还应该要重视对梅兰芳先生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的讲解。此外,还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进而促使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通过诗词吟诵教学,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古诗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由于其是古人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所以其中往往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情感等。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古诗词教学,在部编版的全套12本教材中共包括了124篇古诗词经典作品,而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进行教材编写时,对学生诗歌诵读的重要性也予以强调,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吟诵,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对诗词的内涵以及情感进行领悟,并在美妙的韵律中对诗歌语言的魅力进行体会,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4]。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学习时,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记忆,因为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对古诗词以及传统文化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对学生古诗词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就无法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体会诗词之美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例如,在对小学语文部编版的《示儿》这一首古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在诵读时对其中的“悲”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要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悲愤和痛苦之情,如此,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情感的代入深刻感受到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使得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以得到有效地激发。
六、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思路进行不断的革新,并将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实现对传统文化魅力的体会。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对优秀的经典作品进行阅读,拓展其视野。在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分享,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更全面地对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认知。其次,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节目,这样,就可以实现在观看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文化内容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参与传统知识问答、灯谜大会、诗歌朗诵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影响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对传统文化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能够自觉地实现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继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提高。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且还要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以此来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曾翔.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20(89):25.
[2]陈百武.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學的情感建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5):21.
[3]李泽民,王超.让立德树人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于“立德树人”看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学研究,2020(10):70.
[4]陈燕,徐华军.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31.
[责任编辑 李爱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5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