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成瘾典型案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有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大学生有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科学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戒除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案例分析;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各领域 ,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 、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关注网络成瘾综合症问题。网络成瘾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使用者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网络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 、婚姻不和谐甚至离异等。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成型期。他们有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凸现,沉溺网络而严重影响学业甚至退学的人数也进一步上升。所以,加强对网络成瘾心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某大学生Z同学这一典型个案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途径来看,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戒除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
二、个案概况及原因分析
Z同学,19岁,某大学大一学生,家住青海,因玩网络游戏成瘾,耽误学习,在大一一个学年之中,因旷课累计达70学时以上,给予该生记过处分,同时,两学期累计数十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面临要退学的局面。
Z同学是一个独生子,从小都由父母、爷爷奶奶宠爱,自制力很差。考上大学,独自一人来到武汉,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突然间失去了父母的约束,没有远大的目标的Z同学,对新的大学生活显得无所适从,网络就成了他唯一的生活主题。因为青海地区的分数线相对较低,Z同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起来相对有些吃力。又因为没有什么特长,在校园里找不到展现自我的舞台,虚拟的网络游戏让他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
因为过度上网,Z同学和班级其他同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慢慢地,由休息时间上网发展到整天上网,甚至经常性的包夜,旷课越来越多。老师多次找其谈话,均是当面答应的很好,事后经不起网络的诱惑,又跑出去上网。同宿舍的同学也多次劝导几乎无效。为此Z的爷爷奶奶退休之后主动请缨到武汉陪读。早上,爷爷买好早点到宿舍找他,除了上课时间外均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晚上送回宿舍。在爷爷奶奶陪读的一个多月里,Z同学基本没有旷课了,也很少去网吧了。后来,因奶奶身体不好需回家养病,陪读告一段落。爷爷奶奶走后,Z同学又无法坚持了,又开始了旷课上网的生活。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Z同学之所以 “网络成瘾”不是某种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有自身的、家庭的,也有学校的、社会的原因。因而其解决方式需要全面统筹,逐一介入,否则很难彻底改变。
三、解决途径与方法
根据以上初步分析,笔者作为Z同学的素质导师,为Z同学确立了总的治疗目标:为其提供各种问题辅导和咨询,号召班级同学帮助他戒掉网瘾,进行学习课程辅导,逐步摆脱对网络的迷恋心理,并增强自身能力,同时协助Z同学营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从而促进Z同学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笔者协助Z同学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活学习计划,比如业余生活计划、学习计划、上网时间控制计划等,并且在家长的配合下,监督实施。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对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随着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成熟,他们对独立的诉求和渴望日益强烈,希望自己被看作是成年人,但却又不具备独自承受压力和决策的能力。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感到迷茫、束手无策,或者选择逃避,并会不断地尝试通过其它途径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慰藉,而虚拟的网络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因此从根本上说,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还是一种心理上的病理障碍。首先需要为其提供心理辅导,辅导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策划一些情景模拟演练活动,目的是改变大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看法,逐步增强责任感。
2.提供学习辅导。首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Z同学学习成绩在班级较差,一方面是因为基础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学习方法上的不当,并且很少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为此 ,笔者在提供理辅导的同时,还经常为其提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宿舍的室友也要求他们在学习上多给他辅导。经过一段时间以后,Z同学明显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经常为解出一道并不太难的数学题而高兴不已。事实证明,这种学习上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强其在心态上的积极性。
3.提供人际交往辅导。自身性格内向,加上成绩一般,使得Z同学与同学和同伴的交往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以前除了同宿舍的室友之外,很少与其他人交往。对此,笔者作为Z同学所在班级的素质导师,专门针对Z同学的问题召开班会(Z同学不在场),发动全班同学对Z同学采取拯救行动,班级同学要主动和Z同学沟通聊天,开展班级活动时一定要把他拉过来。运用团体工作的方法,鼓励Z同学加入了一些学校的社团组织,比如文学社等。加入初始,Z同学似乎并不合群,但笔者坚持让Z同学继续在社团积极参加活动,一段时间以后,根据笔者观察,Z同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谈及集体活动时,其总有一些感触和话题,有成功带来的共同快乐,也有失败后的集体遗憾。
4.积极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不难看出,以上几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各种辅导,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自身能力。而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往往还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因而这些环境因素也同样需要改变,最主要的是家庭。对此,笔者对Z同学父母进行耐心的说服,使他们改变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5.需要注意的事项。网络成瘾的复杂性和当事人心理的多变性,决定了介人过程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在介入过程中当事人情况有所改观,则予以鼓励,并继续执行下去,若无明显改观,则需要考虑修改计划,或重新确立目标。一个总的原则是:有利于当事人逐步改变原始状态。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复杂的一步,而且反复无常。根据笔者的粗略计算,从计划的制订起,到当事人的情况开始全面改变,历时两个多月。特别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Z同学多次存在放弃的想法,也有上网冲动,但是在笔者和同学的耐心帮助之下,其最终才得以坚持下来。
笔者观察,Z同学无论是在观念上、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在不断改善。例如,在离开网络一段时间后思想上也不再失落,在行为上,其对上网时间的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有上网冲动时大部分时间都能克制自己,而且利用上网学习时间率 (比如查资料)在提高,不再是单纯地玩游戏。
四、总结
以上个案说明,通过正确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不言放弃的工作态度,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聂伟.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1).
[2]牛影辉.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 大众科技, 2006(3).
[3]周爱保, 丁吉红.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内心世界的深度访谈[J]. 浙江教育科学, 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2155.htm